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晋末多少事>第一二五二章 按兵京口

京口。

当消息不被可以隐瞒的时候,当世家们突然意识到自己要面临灭顶之灾,但是又有救世主从天而降的时候,那么很快杜英就真正领略到了江左世家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到底有多大的权柄。

他们的权柄,或许不彰显于朝堂、不为人所知于建康,但是在本地,人均地头蛇、百事通。

所以鲜卑兵马渡江并登陆燕子矶,兵分两路,一路杀奔建康,一路则南下吴郡的消息传来之后,整个江左为之震动,世家们人人自危。

但很快,杜英也率军渡江,以关中王师“勤王事、清君侧、卫京畿”的旗号进占京口,则是让慌乱之中的世家们又看到了一点儿生的希望。

书生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再怎么快意逍遥、满口道德文章的世家子弟们,也不可能拉着鲜卑人坐而论道。

至于关中的杜英,嗯,其实在江左的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和胡人不是一个层次吧。

但是也已经隐约有人说他是新一代的苏峻、祖约之流,恰恰好此时荆州还有一位桓温,野心勃勃正比得上当年的王敦,所以这明显就是昔日王敦、苏峻两场大乱的翻版嘛!

不过苏峻和王敦对这一代人的威慑力显然比不上胡人。

上一代人的伤痛,已经被抚平,因而在这一代人的眼中,劫掠宫室、奴役百官,当年苏峻办的再嚣张,最后还不是兵败身亡?

而且现在的朝中,也一样有谢安这位大家认为能够比肩昔年王导的能臣在,杜英和桓温还能反了天不成?

所以,这两全齐害取其轻,一比较,果然还是来勤王的关中王师更和蔼可亲一些。

即使是鲜卑人的兵马已经从建康东来,依然有晋陵、吴郡等地的世家络绎不绝前来京口,派出的也多半都是家族之中的直系子弟,更甚至一些二三流世家干脆是家主直接丢了家业跑过来亲自拜会,生怕自己来得晚一步、派的人分量不够,而得不到杜英的重视。

这一年,一直门可罗雀的辅国将军郗愔,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门庭若市。

也不算小的辅国将军府,竟然塞不下这些面带焦急之色、还得强颜欢笑的世家代表们。

相比于郗愔忙的团团转,徐州治府中,也一样是人来人往,但是并没有吵闹的声音,只有翻动纸张的“沙沙”声,还有几个凑在一起低声讨lùn_gōng文、军令的人发出的轻声细语,每一个进出的人,也都是放缓步伐,以防叨扰同僚。

杜英提着马鞭,在堂前踱步,从东厢房一路走到西厢房,又转回来。

活像是一个监考老师。

不过这徐州治府上还真的在考试。

东厢房,针对目前京口的官吏严重不足,杜英直接让随军的行军主簿出题,对本地的冗官进行选拔,同时还允许一些自告奋勇的本地寒门青年参与考试。

冗官,大概是杜英能够从京口搜罗到的最后一笔政治资本了,这里毕竟是侨设之徐州,所以还是有一套已经被抽调的七零八落的领导班子的,只不过平时也没他们什么事,纯粹当作后备力量,多半都是本地世家的一些不重要族人兼任。

现在从中选拔出精英,强人所难,但是选拔出堪用之才,还是可以的。

至少能够认字,就能帮着打打下手,其余的都可以慢慢学,又不是让他们直接去治理一个国家。

正因此,大堂上的声音才会尽可能收着。

不能影响到考生的发挥。

但西厢房就不一样了,争执声起起伏伏,打算盘的声音“噼里啪啦”,这是随军的参谋们正在讨论战局,针对时不时从大堂送来的消息情报,修订进军方案。

参谋司忙的不可开交,主要原因还是,大家之前也没有料到,慕容虔竟然会这么莽。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兵分两路,一路直接扑向京口,另外一路则扑向建康。

因为鲜卑兵马已经完全切断了从京口到建康府之间的通讯,以至于杜英现在完全不知道建康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慕容虔到底是怎么分兵的。

这就让整个参谋司上下都变得谨慎起来。

说到底,他们总共就只有两千骑兵可以作为机动兵力,从广陵集结的那些步卒,除了留下来一部分守卫城池之外,还有两千左右正在南下,但估计也得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早上才能渡江。

所以这两千骑兵,即使是有郗愔麾下的郗家部曲能够负责守城,也不能拆开了使用,从京口到建康这一路上,还有多处营寨壁垒,很有可能会被鲜卑人打了埋伏。

因为参谋司上下也不得不变得格外慎重起来,开始推敲对方的各种可能举措。

当然,这也是因为对于参谋司上下来说,建康府那边打成什么鬼样子,和我们有什么干系?

只要能够把鲜卑人消灭,鲜卑人就算是在此之前已经把建康府掀了个底朝天,又有何妨?

这建康府,反正也已经不是被祸害过一两次了。

若是慕容虔再趁机把司马氏皇族连带乌衣巷的那些世家全部都剁了,那就再好不过了,关中王师趁虚而入,我们就能直截了当的把都督送上皇位!

通敌卖国还非死即残的司马氏皇族,可不配再坐在那个位置上!

这不只是参谋司的想法,而且还是整个关中王师上下共同的想法,更是大多数北方汉人的想法。

对于司马氏皇族,沦落胡尘这么多年的他们,早就已经失望透顶,若是能够借助胡人的手,让他们尝一尝沦落胡尘是什


状态提示:第一二五二章 按兵京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