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白眼狼>第651章 兵临城下

7月3日上午8时第八师司令部举行组织讨逆军军事会议,会议中公举段祺瑞为讨逆军总司令,慷慨誓师。

7月4日,段祺瑞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发出讨伐张勋的通电。

7月6日冯通电宣布代理大总统职务。

讨逆的军事行动自7月7日开始,12日即告结束。

其实,张勋在北京城外的辫子军都已经被徐彦卓的铁血军赶进了北京城内,只等着段祺瑞来接替。

徐彦卓知道张勋会复辟,怎会不提前做好安排。早在6月25日,铁血军就分批乘船从琼州陆续赶到天津,再从天津秘密奔赴北京城外。由于他们并没有穿军装,所以并没有人察觉。铁血军人数虽然并不多,只有不到两千人,但个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对付五千辫子军已是绰绰有余。

铁血军西路集中芦沟桥,东路由廊房开进到黄村,在丰台的辫子军便陷于腹背受敌的情势。

张勋命令辫子军把丰台铁路破坏以阻止铁血军前进,这一着引起了外交团的抗议,他们根据《辛丑条约》中“京津铁路行车不得中断”理由,派遣洋兵保护,修理车轨,恢复通车。这一来,对于辫子军是很不利的。

张勋曾经和铁血军打过交道,知道他们强悍的战斗力。虽然自己还占据着人数上的优势,但也只有5000人的辫子军,这个兵力只是用于象征式和威胁性。一旦正式作战,尤其是和铁血军作战,就太不够了。为了掩饰自己的脆弱。张勋只好把非辫子军打头阵,辫子军则押后督战。

7月7日,张勋派吴长植的一旅和田有望的一团开赴丰台驰援,由辫子军二营押后。结果吴、田的部队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倒戈相向,辫子军在这种情形下就狼奔豕突地四散逃之夭夭了。

由前线溃退的辫子军都退到北京永定门外,江朝宗下令关闭城门。不许散兵进城,张勋听了大怒,压迫江朝宗开城放进辫子兵。

这就是铁血军的第一次战斗。不过是小小的接触,根本没有大战,因为在炮火中,火车仍然照开。这次战争辫子军败在北洋军对他倒戈相向。所以没有正式交手就败下阵来。

铁血军不费吹灰之力。一战而克廊房,再战而会师丰台,三战而兵临北京城下。

7月8日,辫子军奉到张勋的命令,全部退入北京内城,集中于天坛、紫禁城和南河沿张宅三个地区。令步兵统领江朝宗派兵防守各城门,徐彦卓命令铁血军停止进攻,等待段祺瑞讨逆军的到来。

当日。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到达北京城外。第二日,在曹锟手下任第三师第六旅旅长的吴佩孚也到达了北京城外。

冯玉祥和吴佩孚两人曾在四川与护**作战时见过徐彦卓。现在两人又参加讨逆战争,再次与徐彦卓相见在北京城外。

徐彦卓向二人交接了防务,不等段祺瑞到来便带令铁血军撤出了战斗。

徐彦卓离开之后,冯玉祥和吴佩孚立刻率兵攻进了朝阳门。这一来北京城内可能爆发巷战,局势顿形紧张。

张勋眼见大势已去,不由得慌了手脚。他想仿李傕、郭汜的故智,纵火焚宫室,挟“幼主”出齐化门“西狩”热河。只是当他想起徐彦卓的警告之后,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

这时候北京各城门布满了半月形的沙袋,南池子张勋的宅门外架起了机关枪,市区的商店关门闭户,老百姓惶惶不安,因为他们恐怕辫兵重施民国2年洗劫南京的一幕。然而这一次张勋却很聪明,他知道北京的徐彦卓的厉害,所以辫子兵完全不似当年在南京那样烧杀劫掠,居然不妄取民间一草一木。

等到段祺瑞到来之后,讨逆军也并没有没有积极进攻北京。因为徐彦卓再次派袁锐向段祺瑞明确表示,坚决不能因为巷战而让北京这座古城毁于炮火。所以,段祺瑞打算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一切。

7月8日,段祺瑞派人入城和各国公使接洽,请其转达张勋,提出了取消帝制、解除辫子军武装、保全张勋生命、维持清室优待条件四项停战条约。

各国公使推荷兰公使为代表,把讨逆军的条件转达给张勋,力劝张勋接受,并表示各国愿意承认张勋为国事犯而加以保护。

张勋虽然眼见大势已去,但见徐彦卓不再干涉,仍然打着如意算盘,他想通过外交关系,率领辫子军安全地退出北京,回到徐州老巢,同时他向溥仪提出辞呈,溥仪皇帝哪里能管得了张勋,不得不批准。

张勋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复辟美梦竟是昙花一现,而徐州会议时那些“唯大帅马首是胆”的督军们,竟然现在用“拖”和“等着瞧”的态杨度来看他唱独脚戏。在大势已去的情形下,他想一走了之。

当段祺瑞通过外交团向张勋提出解决时局的四项办法后,张却用四句歌谣来作答复,他说:“我不离兵,兵不离械,我从何处来,我往何处去。”

7月9日起,讨逆军联合近畿的北洋军,兵临北京城下,对北京采取了大包围,复辟的局面是彻底的瓦解。讨逆军虽然把北京城包围起来,可是总想不战而胜,尽量避免在北京城内用兵。所以再次通过外交团从事和谈,只是张勋的态杨度很顽强,坚决不缴械,一定要自己带辫子兵回徐州。

和平解决无望,讨逆军决定攻城。徐彦卓转告段祺瑞讨逆军,同意攻城,但大炮只许发放实弹一发,其余则以空炮威胁辫子军投降。

讨逆军攻势开始,一切都很顺利,辫子军


状态提示:第651章 兵临城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