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重振北疆>第169章童远字振安

贾诩这次返回西凉不和董白、童远回乡祭祀的队伍一起走,也是稍微避嫌。让那位自以为雄居天下第一的李傕,李稚然,不会做出什么特别防范。

临行前,童远突然想起一事。

他再次恭敬朝贾诩拜道:“远虽不能正式拜文和先生为师,但心中随时视先生为尊师长辈。今有一事,还要烦劳先生。”

贾诩倒是有一点意外,问道:“不知主公何事需要诩帮助啊?”

童远说道:“远今年已有二十,然父母族人均为王允、吕布、皇甫嵩等所害。今幸有先生为师,又是我故乡凉州名士,今请先生赐字,以表吾名。”

贾诩其实一直不知道童远的表字,还奇怪为什么他的族人没有给他起字,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原因。

从各方面来讲,他确实适合做这个事情,于是他问道:“敢问主公家中可是长子?”

童远听了之后,略微有些心慌,这个他不是很清楚啊,只能鼓起勇气说道:“回先生,远是家中长子。但远希望我的字能够表述吾名,更能彰显吾志。”

说完之后他也有些心虚,贾诩却以为他是略有兴奋,就没有多没在意。

贾诩抬头看了看辽阔的天空,这片文明发祥之地的天空是如此辽阔无垠啊,可是目前经历着动荡与衰落。希望主公可以让三辅、并州、雍州还有更远的地方振兴起来,并保持安宁吧。

“听闻主公之名,既晓振兴安宁。振宁与振安,都表达了对远方的美好意愿,主公择一便可。”

童远大喜,要是他自己想可想不出来这等美好意愿的字。两个字中,前者可是在后世更为有名,而且能够与那样的人物有缘,实在是幸甚之至啊。

不过,为了避免干涉一些不必要的世界线扰动,他选择了振安。

童远,字振安,他会让人们记住这个称呼的。

董白一行很快动身祭祖,只是道路遥远,往返估计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童远却在董白动身之前,和张录、徐俭带领着五十个人以四海商帮商队的名义先行出发了。他也考虑以他本人的名义动身,不过为了安全快捷,以及处理商帮分会事情更为方便,最终还是选择了这种方式。

至于夏阳和河东,就暂时交给张既、卫觊和徐荣他们负责生产和训练。待他归来之时,就是丰收播种,以及收复并州的时刻。

他的目标是汉阳郡,也就是后世的天水。此去天水并不需要经过北边危险的北地郡和安定郡,他只需沿着渭南平原一路向西,即可到达。

不几日,到达郿县和陈仓。只见坚城还在、官道尚新,可是周遭荒芜凄惨,路边就能看到无人认领的尸首。

官府仅能控制县乡周遭十里地,出了这个范围,就需要豪强、村镇进行武装自保,自己治理,然后到县乡报备通报情况了。

童远他们走在这条路上,就要依赖这半多年来四海商帮人脉和的影响了。好在,右扶风这些地区一直受益于河东、夏阳等地的商路,所以一路之上受到各方势力的欢迎,颇为安全方便。

这一日用过晚饭后,童远看着此地豪强坞堡的布置,依山傍水的土木结构。坞堡主人平时经营周围自家五、六万亩土地,战时将同族和部曲、家丁收入其中。

在他的粗浅理解中,这些坞堡也算是乱世中人们自保的一种自发的办法。

当然领头的肯定是豪强和大族,也就是地主。其他的自耕农逐步依附于他们,沦为佃农,甚至农牧、奴婢等,

这些豪强虽然也会对屯田模式、小农经济造成一些压力,

但是,童远知道它们目前还算不上很重要的问题,并且是一股可以拉拢团结的力量。他甚至觉得,坞堡作为一种荒野之处的补充,可以较长时间保留下去,说不定可以保留一些文化与传统呢。

此地的情况就是如此。四海商帮会和河东等地的商人,时常与他们展开贸易,他们也可以小小的作为凉州、巴蜀的贸易中转站,为各方提供些方便。

“主公,他们提供了一些好消息。”

张录方才和坞堡这边交流过,了解了一些最新的情况。

张录介绍道:“主公安排苏则写出檄文以后,文章通过郡县和这些坞堡很快传到马腾、韩遂手中。他们担心做得有些过分会影响投降的事,所以稍微收敛了。”

“据介绍,天水一开始蒙受了很大的压力,匪寇的骑兵一波接一波。不过三日以前,商路已经恢复,商帮分会那边问题不大。”

童远说道:“很好,估计贾诩和商帮这两个伏笔布下,日后我们有的是机会收复这里。对了,像这种坞堡,他们是不是在马腾、韩遂过来的时候,也表示顺从支持。”

张录略微叹息道:“确实如此,谁占据右扶风,他们就倒向谁。两个月前说不定还会出人力给他们帮忙呢,现在肯定会对朝廷这边恭顺得很。”

童远有些无语,士族有士族的麻烦,豪强也有豪强的弊病。前者颇具文化与气节,但将自身以外视为小人,缕缕排挤边军边民;后者倒是好说话,却只在乎自身的田产、人口,修炼了不俗的骑墙本事。

当然,两类群体中都有些派别,因为地域、产业、家学等原因有所不同。并且可以在更为强大的趋势和力量下,一点点转变。

可是他们谁也不适合作为天下的主人,搞得好一点坚持百余年土地兼并,最后几十年挣扎得不可收拾。

搞得不好,呵呵。他


状态提示:第169章童远字振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