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重振北疆>第六百一十五章 上庸方向的小动作

刘表得知刘璋投了童远,立刻察觉危机即将降临。

他的东边是打不过的孙策,北边和西边都变成了强大的童远。

至于南方的交州,他不是不想染指,而是长沙郡刚刚经历张羡、桓阶反叛,控制荆南四郡,遏制叛变阻挡孙策已经是极限,无法再向更远进攻了。

幸好天子暗中扶持他发展,荆州本地最主要的蔡家、蒯家,也都对新西凉军有所敌意。

正巧,上庸郡本地豪强申耽、申仪不愿意服从童远屯田的安排,暗中勾结过来。

刘表就专抓住机会,派兵沿汉水北上,扶持申家势力发展。

刘璋投降了童远的消息不知从什么途径传到了荆州,起初刘表一点都不信,后来他派人探查发现不仅属实,连张松等人都被斩首了。

这是天大的案件,核实是益州别驾张松勾结贼人造谣,想要挑起益州和西凉新军的战争。

刘表心知肚明,这个贼人不就是指他吗?

他当然知道童远得了益州实力增加多少,不由得急在地上团团转。知道事情闹大了,真打起来,他在背后有孙策的情况下,对付刘璋他都没可能,别说西凉新军那个庞然大物了。

童远连曹操都发憷的人,想灭他是轻而易举的,悔不该听信朝中杨彪等人不断挑衅童远,这是找死的节奏。

十日后,他又得知刘璋竟然公开宣布,张松的背后涉及杨彪以及其他一些奸臣。

完蛋了,这下估计连他和杨彪以及洛阳方面的关系彪得也暴露了。

可想而知,那边听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是给朝廷抹黑,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威信。

他不相信杨彪乃至天子会承认这件事,所以被黑锅的还是他刘表啊!

刘璋为什么把杨彪是幕后的主使公布于众,还有杨彪的亲笔信,没有童远首肯刘璋绝不敢这么做,童远完全可能拿这个理由联合曹**刘协让步乃至退位,如果把刘协逼急了,一定拿杨彪做替罪羊,杨彪则一定拿自己做替罪羊,失去朝中支持那就真的无头可走了。

刘表想找救兵,可周围谁肯救他,张绣、孙策、刘璋?这些人恨不得一夜间瓜分荆州,南越从不参与中原的事,他越想越害怕,急忙给杨彪写信,信使还没有出门,杨彪的信使就到了。

刘表小心翼翼地打开锦囊上的封泥,双手像捧着十世单传的男婴,颤颤抖抖的打开丝绸,闭上双眼,希望睁眼后看到杨彪解决挑唆事件的秘法。

睁眼后看到杨彪字字句句均为骂他愚蠢,办事不力,猪一样的队友!末尾写了一句话:继续在上庸挑事,越大越好,好引道曹操西进,背刺童远。

这就完了,还不是自己当炮灰?

看来杨彪已经江郎才尽了。刘表知道找外援是不可能的,现在谁会没事找事,都会躲得他远远的。

他召集幕僚、武将,还有蔡家、蒯家话事人,中等以上士族,把这一事件的起因和这半年多在杨彪支持下对荆州和西凉新军挑衅、煽动荆州和童远大战不成。

但为了安抚众人,则撒谎道没有人证、物证落在对方手中,如果童远、刘璋公布,那都是假的。

还把今天杨彪的来信让大家传看,看后发表意见,寻求处理事件的方法。

起初大家交头接耳,悄悄商量,刘表也不干涉,干脆回避一个时辰,期待会冒出几个好方法。

荆州是个特殊的群体,刘表是个空降州牧,自己没有经济做后盾,他可掌控的军队还是从各士族里抽调出来的。

蔡家、蒯家是本地大族,掌控这不小的军队和经济,其他中小士族实力也不可低估,他们各自有着小圈子,始终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时间到了,刘表让大家提出方案,有如下几种:假装攻城,多用船只、旌旗,虚张声势,只打雷不下雨;派人找刘协求救;割地赔款,就是把与益州交界的山区赔给对方一部分;刘表离开荆州去洛阳就职。

争吵半天,最后少数服从多数,决定采取第一种方案:假装攻城,多用船只、旌旗,虚张声势,只打雷不下雨,等待曹操背刺。情况恶化时另想它法,言未之意是各奔东西自找出路,联盟解体。

几天后,一只强大的船队由襄阳出发,从汉水逆流而上,向西北的上庸进发,半月前上庸豪强申耽、申仪哥俩不满童远的屯田四处寻找外援,找到了荆州蔡家、蒯家助拳。

这两家本来就对西凉新军吞并益州不满,益州弱于荆州,荆州早就把益州看成他们嘴边上的肉,一直对荆州虎视眈眈,突然来了一个强者,把他们嘴边前的肉叼走了。

他们打不过这个强者,但总的抢点残渣碎肉把?

于是毫不犹豫派出了几百水军,协助申耽、申义二人围控上庸。这次荆州危机,本来不应该再挑衅童远,出于自身利益,和侥幸心理,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牵制住童远,让他后勤陷入危机。

其实上庸是汉中通往襄阳的通道,如果这个小县被荆州夺走,从汉中进入襄阳就必须绕道益州,路程远了几倍,还得翻越崇山峻岭,车辆也不能通过。

无论是荆州、洛阳、童远都知道上庸的重要性,可谓是一城挡道无人通过,要想通过必须从城内经过,可以说上庸是战略要地,童远早已派出一支军队住在上庸西门外三十里的峪口,等三个方向兵马钱粮就绪,就是从上庸顺汉水而下进入襄阳之时。

荆州强大船队停在汉水,汉水北岸不远


状态提示:第六百一十五章 上庸方向的小动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