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风起南海>第80章台风来袭

七月,今年以来一直风调雨顺的南海刮起了台风,这其实一点儿也不稀奇,要是哪年南海没有台风,那才叫稀奇了。

不过对于南海的老百姓来说,台风就是一场灾难了。

台风带来的暴雨淹没了老百姓的农田,大风吹倒了田里的二季稻,吹得树木瑟瑟发抖,吹得老百姓房子上的稻草漫天飞舞,不少老百姓的房子里都被水灌了进去,连人都住不了了。

幸好海上的水手和渔民们对台风来临的征兆早有察觉,因此,绝大多数的船只都早早地躲进了番禺港口。

而工坊里的建筑物都是用水泥红砖盖起来的,排水设施也非常完善,所以抵御台风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再加上工匠们的努力,所以台风对工坊的影响并不大。

官学也暂时停课了,这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顺便也放一个月的暑假,不过士廞、赛鲁斯和官学里的其他教师并没有休息,他们再次办起了一个教师短训班,由赛鲁斯给大家上课,上的课主要是算学、自然、物理等等,以加强这些教师们的科学素养,等这次台风过了,这些教师们能教这些课程的一定能再多几个人,这也能够减轻一下赛鲁斯的负担。

赛鲁斯现在确实很累,他既要译书,又要看周晔写的那些科学方面的书,还要上课,这让周晔有点担心,怕赛鲁斯坚持不住,能够多教几个老师出来,也能够让赛鲁斯轻松一点儿。

不过赛鲁斯倒是一点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苦,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他精神百倍,而他现在吃得好,住得好,所以气色看起来比他刚到南海的时候要强得多了。

周晔这些天每天都到全郡全县去视察灾情,他还让郡兵全体出动,帮助老百姓救灾。

这对汉朝的老百姓来说,倒是一件新鲜事,当兵的什么时候能帮老百姓做事了?

周晔到军营里向郡兵们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说,说得郡兵们热血沸腾的,特别是周晔称他们是“人民子弟兵”,他们感觉到自己特别光荣,恨不得立刻奔向救灾第一线。

他们确实是子弟兵,这些郡兵跟东汉时边郡的军人不一样,东汉边郡的军人一般都是服兵役的,带有强制性,大部分都不是本郡人,而南海的郡兵大部分都是在本郡招募的,都是本郡老百姓的子弟,他们的亲人都在本郡,帮老百姓救灾,就是帮自己的家人救灾。

就算是来自会稽的那些老兵,不少人也学苏怀、唐崇一般将自己的家人全都搬迁到了南海来,因为他们到南海来都能够授田,而且还能够免去五年的赋税,周晔对老百姓也好,他们当然都愿意把家人都搬到南海来。

在他们的影响下,他们的乡人也有不少搬迁到了南海,特别是之前那些跟随朱儁平定梁龙之乱,却在平乱成功之后解甲归田的人,他们听说以前的袍泽在南海过上了好日子,不少人也都扶老携幼来到了南海。

有着这种种的亲情、乡情,南海郡兵又怎么会不愿意去帮老百姓救灾呢?

周晔一直很注重培养郡兵的军人荣誉感,而帮助老百姓救灾就是最能体现军人荣誉感的一件事情了。

郡兵们全体出动,就连轮到去清剿山越人的那部分郡兵都被召了回来,一起帮助老百姓们救灾。

郡兵们帮助老百姓苫屋顶,周晔让砖瓦工坊将生产出来的瓦片给那些受灾最严重的人家,让他们把屋顶盖上,要不然用稻草苫屋顶是没有任何抵御台风的能力的。

郡兵们还到屋里进了水的老百姓家里,帮他们把水往外舀,而周晔也设计了一种能够利用气压差抽水的设施,将低洼处的积水抽到郁水里,然后排入大海,这种设施按照真实的历史,将会在几年之后被宦官毕岚发明出来,叫做渴乌,不过现在这第一个发明的人又变成了周晔。

有的人家屋子被台风刮倒了,郡兵们将他们家里的人一个一个送到郡衙设置的集中安置点进行集中安置,有的老人或者是孩童走路不方便,他们还一个一个的背过去。

那些房屋还算比较坚固的人家,家里如果缺少食物和干净的水,也有郡兵将干净的食物和水给他们送过去。

郡兵们还能帮助灾民防疫,因为他们长期在军营里训练,而军营里有一套完整的卫生防疫体系,所以他们都是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的,一些常见的疾病,他们甚至能够送一些军营里的成药给灾民服用。

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般来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能够提前就进行预防,发生重大疫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

除了郡兵在进行防疫,郡医曹田恒也和他的徒弟在各县奔波,进行着防疫工作,现在田恒的徒弟又多了几个,都是周晔安排给他的,因为南海郡的医匠真的是太少了,在合适的时候,周晔还准备开办医学,大量培养医生,当然,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南海郡识字的人都少,而要当医生,必须要有相当的文化水平。

等到南海的官学开办了几年了,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那个时候才能谈开办医学,批量培养医生的事情。

这一次台风灾情,郡兵和医曹出色的表现,让他们赢得了南海郡的人心,本来这两个职业在汉代都不是太受人尊重,可是现在,这两个职业却成了南海郡最受尊敬的两个职业了。

子弟兵的名号很快在南海郡传了开来,因为这个名号太贴切了,这些郡兵基本上都是本郡百姓的子弟,他们不是子弟兵


状态提示:第80章台风来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