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流逝,八卦坛南侧观礼席之间,渐渐亦是被各路来人占满。
而这席位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一部分明显是为各级有司官员及官方派来观礼之人,从前往后,按级别高低所属机构不同,井然有序地被京城道菉司属员依依安排入座。而另一部分则坐得显得有些随意,是江湖上其他道派及武当所邀之人,对于这部分人,武当弟子亦不好随意将其分为前后,毕竟在江湖上,为了一分面子,可是能够刀兵相见的。因此,但凡江湖上来人,武当弟子便向这一片区域引导,却是不直接安排座位,坐于何处皆是按他们自己的喜好来的。
只是,武当却依旧在前排中间部分留了些座位,并声明是为少林和峨眉两派准备。而对于这两派被武当安排在前排中间位置,这些江湖人倒也有自知之明,皆是点头称应该如此。武林三大宗的名号,果然是所有江湖人所公认的,武当是主办,而少林峨眉居主位,这对于江湖人来说是应该的,且没有谁会轻易不给这三个门派面子。
反倒是那边官员席间,却是传出一些窃窃私语来,甚至有京城道菉司官员特意找来武当弟子质问,怎地有和尚会来到道家大典观礼,竟然还没安排于主位,甚至表示换成青城茅山任何一派都比让和尚坐着好。
直至武当掌门二师弟虚无道长出现,说明武当与少林的渊源,且少林乃武林大宗,礼待少林便如对广大武林门派尊重,这也是朝廷希望武当作为江湖门派的一个关键作用。话说到这里,那些官员这才悻悻然坐下,虽还有些人脸现不忿,却再无其它声音。
而虚无子的话,其实只说了一半,便让这群官员都听懂了。而他没说的另一半,却是不好当着其他武林同道明说的。那便是,朝廷知道明朝天下有着这些广大的武林门派,而朝廷希望由武当作为朝廷与江湖的一个联通关键,不仅安抚这些能量不小的门派,不至于闹事,甚至能够在一些朝廷需要的地方,出一份他们自己的力量。
嘉靖朝可说世事纷乱,北有草原之祸需要抵御,西有少数民族需要安抚,南有海盗取栗于海疆,东上岸的倭寇需要杀灭,甚至中原大地渐起的流民,亦需要朝廷分担经历,可说全国上下没有一方可让当朝皇帝省心。
因此,崇道的世宗,在潜心推崇道家的同时,便想靠着这中原大地上千年传承下来,早已遍地开花深入民心的道家之学,对民间武林进行归化,而其中更是对江湖上被奉为武林泰山北斗之一的武当,推崇备至。
而对于皇帝的这份心思,管理全国道派的各级箓正司官员可都是知道的,且有些规模的道派高层,亦是早已心领神会,毕竟常与官员打交道之下,早已对朝廷的意思悟得透彻,只是很多时候,大家是心照不宣而已。
如此,随着少林峨眉等大派之人尽数落座,所有官员悉数到场,所有人便静等吉时到来。
直至巳时三刻,便听空中传来一声炮响,随之而起的便是一声清脆悠长的金鸣之声,一声一声循环往复,使得听到之人顿感神清气爽。而原本那些盘腿坐于八卦坛八角的道士,便直接起身,静静地站于原位,各自看向八卦方位,神色肃穆之极。
而在八卦坛东方,除了众人进入的入口之外,还有一处所在一直被青幔所挡,此时正见那青幔向两边揭开,随即便看到一位赤脚披发,身背法剑手握拂尘的道士,在数十名道人的紧随之下,缓缓走向了中央的法坛。
这位主祭的道人,身着金丝银边的明黄色道服,一鸣一步,一步一停,一停一念,一念一步,如此往复之下,走到法坛之时,竟然刚好走了九九八十一步。而当他一步一步走上法坛之时,原本他身后的那一群道士,则是分向法坛两边绕着法坛而行,而当那走上坛的道人踏上最后一阶,那些围绕法坛分为八群的道士,亦正好停下了步子。
而这些按八卦方位分为八群的道士,每一群正好是横三竖三九人,而这九人亦是每人各自拿着一把拂尘搭于另一手臂之上,而另一只手上,居然是各托着一个巴掌大的红铜香炉,且皆是以三指分别顶着红铜香炉的三只脚,一眼看去,这**之数的人与炉,尽皆稳如泰山。
由此,亦是能看出这些道人的武功与定力非凡,且不说他们以三指托着香炉走到此处,一步一停之间不见丝毫香灰飘落,此时更是横三竖三相邻有致站得纹丝不动,那手中托着的香炉,更是丝毫不见摇晃,而那上面插着的三支香,此时正静静燃着,袅袅升起的青烟,亦是不见丝毫波澜。
而在场武林之人,少有眼力不济之人,因此皆是看出了此中门道,心中更是暗暗佩对武当道人叹服。
而那主祭的道人,却不是武当掌门,一众与武当相熟之人亦是不识得此人。此人须发皆白,却又满面红光,横过耳际的浓密长眉,似睁似闭的双眼,笔挺的高鼻,厚实的嘴唇,嘴唇上下那三丛长须,再配以瘦长的脸、消瘦硕长的身形,还有那宽大的道袍,以及其下露出的白皙双脚,就是仙风道骨一词亦无法形容其半分,直接说他是自仙山而下凡尘的仙长绝不过分。
这位主祭的道人来到法坛之上,面对着那燃着三支一炷共九炷香的黄铜圆鼎,便开始颔首念起了经文。自他念起经文开始,法坛之上,法坛之下,那九九八十一位道人亦是开始同声念经,诵经之声使得山谷皆惊,可说穿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