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言情总裁>凤穿残汉>第2卷青州之鹏 第32节反客为主
齐划一的应答声响彻了整间帅帐。

且说北海这边的郭嘉、太史慈等人忙着根据蔡吉定下的方略调兵遣将做布置,那一边徐州的吕布因未得蔡吉的回复,也失去了耐心,很快便点齐了两万兵马联合臧霸、孙观的五千琅邪兵,浩浩荡荡地进驻到位于琅琊、东莱、北海三地交界处的黔陬城内。而从此城往东北方向进发可入侵东莱,而往西北出兵则能抵达北海境内的潍水河,但就归属而言黔陬城又恰好处于臧霸所辖的琅琊国境内。不得不承认吕布此番选择的大营位置颇为刁钻,让人即感受到了威胁,又无法指责其。

事实上,吕布本人对于这一次抗袁救蔡的“神来之笔”也很是得意。在他看来东莱郡的那个丫头太守根本没有回绝的本钱,甚至还应该对的出手“相助”感激涕零才对。所以吕布在抵达黔陬城之后,并没有急着向东莱、向北海露出骇人的獠牙,而是带着一干部将来到黔陬城附近的胶州湾内欣赏起迷人的海景来。

当然吕布不是曹操,面对气势磅礴的大海,他写不出《观沧海》那样的千古名句。不过这并不妨碍吕布以指点江山的架势指着海的另一头大声问道,“对面可是东莱?”

“回主公,海对面正是东莱郡下属的不其县。”臧霸抱拳应答道。臧霸出身流寇且为人仗义,与同样带着草莽气息的吕布颇为投缘。因此臧霸虽然才投靠吕布三个多月却俨然已经成了吕布的心腹爱将。

“可是那蔡安贞点蝗成虾之地?”吕布听罢好奇地问道。

“不瞒主公,那蝗虫本就可以食用。百姓们之所以说蔡安贞点蝗成虾,是因为其用蝗虫做了几道菜。”臧霸如实回答道。

“原来如此。此举倒真像是妇人所为。”吕布轻佻地笑了笑之后,又跟着问道,“这不其县既然遭过灾,那岂不是颇为贫瘠?”

“回主公,不其县前年虽遭过蝗灾,然这两年经过蔡安贞一番治理,已成远近闻名的粮仓。”臧霸说到这儿,眼神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了羡慕之情。

吕布一听离黔陬城最近的东莱城池有粮顿时心情大好。要吕布这番之所以会大费周章地跑来搅青州的混水,归根结底还是缺粮惹的祸。由于刘备不善经营,徐州这些年的收成并不好。加之为了抵御袁术入侵,刘备在出兵淮阴之时,带走了下邳城内的大批粮草。结果吕布虽打下了下邳城,可全军上下依旧得面临断粮的威胁。而更让他忿恨的是袁术恰恰在这个时候突然停止了对其的粮草供应。须知当初若非有袁术许诺下的这批粮草做酬劳,吕布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夺刘备的徐州。结果吕布一气之下便不顾陈宫的反对,收留下了前来投降的刘备,并委任其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与袁术对峙。吕布此举虽狠狠地恶心了一下出尔反尔的袁术,可说到底粮荒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幸好就在吕布为粮草头痛之际,北方传来了青州刺史袁谭与东莱太守蔡吉交恶的消息。一想到东莱眼下正享有青州粮仓之名,吕布当即脑筋一动,以长辈的名义插手起青州两小辈之间的争斗。虽然目前蔡吉那边尚未传来回复,但在吕布看来只要这儿大兵一压境,对面的那个小丫头很快就会匍匐到脚下。

想到这里,吕布得意洋洋地回头向随行的典农校尉陈登嘱咐道,“陈校尉,汝这就为本侯修书一封给那东莱的蔡安贞。就说本侯已提兵琅琊,随时愿出兵北海为其助战,让其尽快置办下粮草送来黔陬。”

没,此番随吕布一同前来琅琊的军师并非陈宫,而是新近依附的徐州名士陈登。至于陈宫则与大将成廉一同留在下邳坐镇徐州。说起来由于吕布夺取了徐州,像陈登、糜竺等原本隶属于刘备的徐州官僚,也在名义上变成了吕布的下属。当然这种靠武力偷袭强行改变的归属,并不能让徐州的官僚名士真正臣服于吕布。所以别驾糜竺最终选择辞官随刘备去小沛,而陈登则决定以典农校尉的身份继续留在下邳伺机而动。

此刻耳听吕布要写信催促东莱方面献粮草,陈登在心中暗自鄙视吕布乘人之危之余,表面上倒是极为恭敬地向吕布躬身领命道,“喏,属下这就去办。”

吕布当然不知陈登心中所想,他只觉得眼前这位随时随地都对恭敬有加的元龙,比起喜欢同说教的陈宫来要好相处得多。话说,吕布现在是越来越厌烦陈宫了。在他眼中那位公台似乎总以的恩人自居,屡屡出面反对所定下的决断。似乎在陈宫的眼中他吕奉先就没有一件事是做正确的。

上一次陈宫反对收留刘备,说刘备没安好心,收留其是在养虎为患。不过就目前来看刘备的态度谦恭,且能有效地牵制住扬州的袁术。所以吕布并没有将陈宫的警告放在心上。而这一次陈宫又反对吕布直接出兵青州,说是要等袁谭与蔡吉斗得两败俱伤之后,徐州这边再出兵调停。可吕布觉得北海的战局正处于焦灼状态,会打到时候谁心里都没一个数。与其这么干坐着看,还不如直接动手抢来得畅快。

“直接动手抢”,就这一点来说吕布的思维模式是与袁谭不谋而合的。只不过袁谭嫩了点,还不抢前,需要拿块遮羞布遮一下脸。当然吕布也没有老辣到哪儿去,否则他应该会像袁绍那般找个人替来当马前卒,例如臧霸、孙观等地头蛇。但吕布终究是吕布,打仗这种事情,他从来不喜欢假他人之手。

本侯加上魏续、高顺、张辽、臧霸


状态提示:第2卷青州之鹏 第32节反客为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