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哪儿会傻到直接同蔡吉说,他对只想割据一地的家伙没兴趣。相反自负已经探出蔡吉底线的贾诩,很快就在脑中想出了应对之策。这不,在低头沉吟了一番之后,贾诩便摸着胡须向蔡吉侃侃而谈道,“使君之志与老夫之志,倒也谈不上不符。使君明鉴,而今虽汉室陵迟,天下呈群雄割据之势。然则百姓经汉室五百年教化,人心思合,故天下间终会出一豪杰,成始皇之霸业。”
但我这个女娃儿不会是那成霸业之人?蔡吉暗自替贾诩说了他那没有说出口的下半段话。但表面上她还是故作疑惑地向贾诩追问道,“哦?文和公认为天下纷乱之势不会长久?”
“不会超过一甲子。”贾诩故弄玄虚地保证道。
一甲子?六十年吗?如果曹操没败于赤壁,或许还真用不了六十年就能统一了呢。事实上,如果历史不发生偏差,从现在到西晋统一天下,也不过是花了八十三年而已。在心中如此腹诽着的蔡吉连忙又问道,“若真是如此,那文和公以为本府该如何行事?”
“待价而沽。”贾诩一字一顿地说出了为蔡吉量身订做的方略。在贾诩看来以蔡吉的身份想要称帝统一天下那是不可能的事。就算其能暂时割据青州成一方霸主,却终究免不了会被其他势力所灭。与其执着于割据称王,不如一面经营的地盘一面寻找有统一前途的势力合作甚至联姻,届时名声与身家便都能得以保全。
然而蔡吉却并没有顺着老者的话头,追问该找谁待价而沽。而是揶揄着向贾诩反问道,“待价而沽?文和公认为本府无法成就始皇之业?”
贾诩听罢蔡吉所言,心头不由咯噔了一下,暗想这丫头莫非还想一统江山不成?要真是如此那这丫头算是彻底疯了。可得要好好考虑抽身的计划。
且就在贾诩对蔡吉的精神状况产生质疑之时,蔡吉却突然将话锋一转道,“文和公不用露出那样的表情。本府也有自知之明,深知身为女流,难登大宝。不过在本府看来,这世上除了刘氏还真没其他人坐定龙椅。”
贾诩见蔡吉转了一圈之后,又提到了汉室,不由皱起了眉头问道,“难道蔡使君认为汉室还可兴?想学那周公辅佐汉室?使君难道不怕被人当做王莽?当做董卓?”
面对贾诩疑惑的口吻,蔡吉却挺直了腰板,傲然反问道,“本府做周公,还是王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本府明白,祸乱天下的并非黄巾贼、并非十常侍、并非董卓,而是地方上的豪强就算眼下有人能凭武力一统天下,只要地方上还有豪强割据,朝堂上还有世家弄权,他这江山就坐不稳倘若换一姓氏,天下任然大乱的话。那还不如像春秋时期那般,诸侯贡职,奉汉室为大统。”
蔡吉这番话并非是在危言耸听,而是在转述她所的历史。须知从西晋一统天下,到五胡乱华,前后不过三十年。这期间还夹杂了八王之乱。出身世家的晋王室都压制不了地方上的割据势力,更毋庸说是其他一些出身低微的家族了。而世家与寒族之间的内斗又加剧了新王朝的崩溃。所以蔡吉一向认为统一的想法是美好的,现实的条件却是残酷的。迅速统一并不能解决之后接踵而来的乱世。因为这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王朝更替,而是一场涉及制度变革的社会更替。关键问题不解决,战乱就会像溃疡一样久久不愈。
果然这一次贾诩听罢蔡吉所言彻底陷入了沉思。其实在乱世滚打大半辈子的贾诩,也乱世的根源究竟在那里。而此时他也已然不再小看蔡吉。毕竟这世道能一语道破乱世根源的人并不多,而有胆量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至少就目前为止,除了蔡吉之外,诸侯之中贾诩只听说曹操在向世家豪族下手。所以贾诩也一直很看好曹操。
当然贾诩终究不是蔡吉,不未来在短暂的统一之后会有五胡乱华,会有长达四百年的战乱。他只是坚信沙丘后头会有绿洲。所以在沉默了半晌之后,贾诩还是语重心长地向蔡吉劝说道,“蔡使君所言,句句珠玑。只是豪族、世家的之乱非一朝一夕能平息。行春秋之举,固然能让天下暂时停战修身养息,但一长只会助长割据之风,从而形成战国之势。而倘若有一方势力能像高祖那般先统一天下,再削藩、抑豪族,这天下又何愁不定?”
“文和真认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蔡吉不置可否地问道。西汉前几任皇帝之所以能做到加强皇权,那是托了之前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路横扫的福。可汉末又有谁会去当那个冤大头,学秦始皇把全国上下世家豪强杀一遍?曹操?曹操本来是想学来着,结果才“杀”了开个头就这事不是正常人能做得了的。引蛮族入侵来动手?那更是千古罪人。
可贾诩却固执地反问道,“不试试又会不成?”
不试试又会不成?这同样也是蔡吉想说的话。所以贾诩的话音刚落,蔡吉便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文和公说得没,不试试会不成。”
贾诩被蔡吉这么一笑,不禁觉得有些尴尬,毕竟向来只有他贾文和套别人的话,没啥人能他贾文和心里在想。而他刚才竟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后生一般将心中的想法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于是贾诩下意识地撇过脸,故作不舒服地咳嗽了一声,赌气地说道,“蔡使君若是觉得老夫的话不靠谱。那就当老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