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管统一听蔡吉知道陈显灭蝗的方法,立马高兴得连连抚掌大笑道:“东莱此番有救了!有救了!陈显是被文帝嘉奖的治蝗能臣。有了他的灭蝗之术,吾等何愁飞蝗来袭。”
一旁的段奎听管统这么一说,赶紧冲着蔡吉俯身叩拜道:“老朽在此替东莱百姓恳请小蔡府君将治蝗之术授于吾等。”
“这可使不得,段老快快请起。吉乃东莱太守自当倾囊相授。”蔡吉见状连忙扶起了段奎。言罢蔡吉便将自己所知道的灭蝗方法假托陈显之名一一道来。而管统则在一旁将这些内容认真地记录下来以便收录成册发放到各县参照执行。
只是由于受技术的限制,蔡吉所提供的灭蝗方法都得靠人工来捕捉。因此管统在记录完毕之后,不由咂舌道:“小蔡府君所提供的灭蝗之法所需耗费的人力可不少啊。”
“吉先前就说过此非神术。至于能不能阻挡住飞蝗还得看老天眷不眷顾东莱。”蔡吉预先打个预防针道。毕竟就算是在拥有杀虫剂的二十一世纪蝗灾也不是说灭就能灭的。
“小蔡府君说得是。只要我等竭尽所能也算不负东莱父老的重托了。”管统搁下笔点头应和道。
眼见管统说得悲观,一旁的太史慈心知这种时候士气最重要,于是他一拍大腿豪迈地说道,“不就是缺人嘛。府里刚招募了五千新兵,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派下去帮忙灭蝗吧。”
蔡吉见太史慈主动提出要派兵救灾,不禁向太史慈投以了赞赏的目光并颔首附和道:“太史将军说得对。我们可以将人马派往不其县等易受飞蝗侵袭的县协助当地百姓灭蝗。同时亦能借此训练新兵行军布阵。”
太史慈原本只想为家乡父老出点力。可此刻听蔡吉说要借灭蝗的机会训练新兵,只觉眼前一亮的太史慈当即抚须赞许道:“小蔡府君妙计。如此一来确实可以救灾练兵两不误。”
“提出用新兵救灾的是太史将军,操练新兵的也是太史将军。怎能说是吉的妙计呢。”蔡吉冲着太史慈打趣地说道。待见后者哈哈大笑后,蔡吉又回过头向段奎说道,“段老,太史将军虽会率人马赶去帮助救灾。但灭蝗终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吉以为各县灭蝗还需佐以奖励,如此才能激励百姓积极参与灭蝗。当然这么做可能会花费掉一定的钱粮。”
“小蔡府君放心。这事包在老朽身上。相比飞蝗过境赤地千里,付这点钱粮激励百姓灭蝗还是值得的。”段奎干脆地答应道。
蔡吉心知只要有了段奎的承诺,那让东莱郡的富户门阀掏钱救灾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因此她在微微颔首之后,又将目光投回了地图正色道:“诸位,虽说灭蝗防蝗是现在的头等大事。不过吾等做这些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要保住粮食。故吉以为在内陆诸县忙着灭蝗防蝗的同时,沿海诸县应抓紧时间割收小麦,鼓励渔民出海打渔。总之哪怕最终不能阻止飞蝗入境,也要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小蔡府君言之有理。”段奎深以为然地点头道,跟着又不无忧心地向太史慈提醒说,“想来此次蝗灾过后中原又会冒出无数饥民。届时还望太史将军加强戒备。”
“段老,是要将饥民阻挡在东莱之外吗?”蔡吉皱着眉头问道。
段奎听蔡吉这么一问,以为她妇人之仁是在可怜那些饥民,便故作无奈地长叹一声道:“小蔡府君,不是老朽残忍。只是如今天下大荒、饿殍遍野,以东莱一郡之地又怎救得了全天下的饥民。更何况经过蝗灾之后东莱的粮储势必不济。还是先管好东莱本郡的百姓再谈其他的事吧。”
“是啊。小蔡府君有所不知。那些饥民为了食物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啊。一旦放他们进入东莱无疑就是在引狼入室。”一直没怎么开口的黄珍也跟着附和道。
蔡吉见段奎与黄珍双双竭力反对,连忙解释说,“两位怕是误会吉的意思了。吉并非不自量力地想用东莱的粮食解救天下饥民。吉只是想既然蝗灾让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那为何不能趁此机会以工代赈,用填饱肚子为条件征召一部分饥民来东莱或屯田或修城。甚至还可以将一些青壮饥民招募入伍。”
“以工代赈?这主意不错。”段奎不愧为敲骨吸髓的地主恶霸,一下子就看出了以工代赈的好处。须知在眼下这年月不缺土地不缺钱,就缺人丁和粮食。而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粮食的生产又恰恰与人口的多寡挂钩。故青壮丁口一直以来都是各大诸侯吸纳的对象。但东莱的存粮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招募太多的饥民来以工代赈。所以想到这里段奎又跟着加以补充道,“不过填饱肚子就不用了。这年头大户人家还个个面有菜色呢。管两餐口粮就行。十六岁以下的孺子,六十岁以上的老叟口粮折半。”
“段老,孺子年限可否改为十四岁以下。毕竟连年大灾人口锐减,多收些青壮总是件好事。”黄珍想了一想适时地提醒道,“但若是能带上一户人口来投的可以考虑多补贴口粮让其留在东莱屯田。”
“好,以工代赈一事就有劳黄功曹了。如此一来东莱经此大难反倒是能收纳不少青壮啊。”段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