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明末匪事>第245章陇西大战6

公元1630年秋天的一个早上,19岁的崇祯皇帝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太和殿,昨晚又是一夜没有合眼,他有些疲惫。

再过一会儿,早朝就要开始了。

今年虚岁才二十岁的他头发已白,眼角的鱼尾纹也很深,真真正正成了一个“皇帝老儿”。

三年来,崇祯皇帝朱由检大多数情况下都很疲惫,甚至还有些虚弱。每天清晨一起床就开始念叨“朕不想当亡国之君,朕要重振大明王朝”这句口头禅。

为了不当亡国之君,他“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凡是大明帝国能想到的事情他都想亲自办理,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也许会亲自提着刀上阵杀敌,或者是外出平叛。

一般情况下,勤勉的皇帝都能够开创盛世华年,不分昼夜的崇祯皇帝能不能开创下一个太平盛世,崇祯之治呢?

实话告诉你门都没有。

经过几年的努力,海晏河清,载歌载舞的盛世没有到来;饿殍遍野,盗匪猖獗的乱世接踵而至。

“启禀圣上,陕西巡案马懋才有事奏报。”

陕西?

怎么又是陕西,能不能换个地方?

当上皇帝以来,陕西这两个字多频次出现在大明王朝的朝堂之上,都有些泛滥了。

听到陕西这个名字,崇祯皇帝的脸上立即露出不耐烦的神色,“陕西?又有啥事了,呈上来!”

太监将马懋才的奏章递给皇帝,崇祯打开奏章,第一行字就让他的脸色更难看了。

“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树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间有获者亦恬不知畏,且曰: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若为盗而死,犹得为饱鬼也。”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与其坐等饿死,不如起来当盗贼而死,至少临死前还能够吃饱一回。

崇祯放下奏章,无奈的坐在龙椅上,脸色煞白。

我太难了!

才接手皇帝的位置三年时间,遇到的事情咋就这么多呢?

愿以为老太监魏忠贤是自己人生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只要搬到他,今后的皇帝之路一定能够顺风顺水,一片坦途,没想到老家伙只是崇祯当皇帝道路上一块小石子而已。一脚踢飞之后,身后遍是荆棘枣刺。

特别是陕西这个地方最令他烦心。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为了节省钱财救灾,崇祯和大臣们左思右想之后,决定裁撤驿站,裁撤冗员,开源节流。

崇祯二年裁撤陕北驿站,驿站兵士李自成失业。全陕天赤如血,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

今年是崇祯三年,陕西就到了“何若为盗而死,犹得为饱鬼也”的地步。

天下这么大,为何只有陕西这么不省事呢?

其实当时大明王朝各地的日子都不好过,只不过陕西更突出一点罢了。

“诸位爱卿,大家都说说陕西的事情该怎么解决?”崇祯皇帝疲惫的说道。

怎么解决?

自上台以来,陕西的事情已经说过不止一次了,拿出的方案也不止十个八个的,但是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个都没有。

现在陕西又出事了,该咋办啊?

虽然皇帝很心累,也很心烦,但大臣们一点也不心累,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上朝的时候往那一站跟木桩子似的,意见一条都没有,办法一个也想不出来。

上朝的目的就是为了混时间,时间混够了,皇帝就是坐也该坐累了,于是下朝的时间也就到了。

日落西山,又混一天,晚上的娱乐项目还比较多,大臣们乐此不疲的相互宴请,听曲,玩杂耍。陕西距离北京城远得很,饿死一个两个一点也不影响大臣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应对崇祯皇帝,几年时间过去,大臣们也练就了一身好本领。比如站立,由于崇祯皇帝很勤勉,开朝会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大臣们也练就了站军姿的本领,一般情况下站一两个时辰是不成任何问题的。

偶尔有几个夹不住尿的老臣,皇帝也会恩赐他门中间上个厕所,顺便也能出来透透气!

除了练就站军姿的本领之外,站在后排的几个大臣还练就了站着睡觉的本领。由于位置偏后,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征求他们意见的,所以当大家都站的人困马乏的时候,后面的大臣就可以闭着眼睛稍微眯一会儿,个别能力超强的还练就了睁着眼睛睡觉超级本领。

眼睛睁的很大,但头脑早就不转了!

还有的大臣,出席朝会的时候,充分发挥了不干正事净干坏事的本领,当别人都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他们会一哭二闹三上吊,拿出一副痛苦流涕的样子,高呼几声“大明走到今日,都是臣等无能,我等无颜见先帝爷啊!”

如此以来,原本紧张的朝堂立即变成了灵堂,哭声一片。

既然是你无能,为啥不离开朝堂回家抱孙子呢?

不,我决不能离开朝堂,我就是来这里搅局的,喊叫完了,也就完了,回到家里该咋整继续咋整。

也有的大臣,虽然也替朝廷出主意,但是他们的主意不用则已,一旦使用绝对误事。比如就有的大臣就给朝廷拿出了裁撤


状态提示:第245章陇西大战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