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民国抗日小兵>第342章创建模范

据点里的伪军被臭气熏得饭吃不下,水喝不进,觉睡不着,病号越来越多。他们用大蒜、葱头和破布把鼻子塞上,瓮声瓮气地骂大街,后来被臭气熏得连骂人的劲也没有了。

“张三中”叛变之前,其部队曾改编为我东海边防大队。

政委宋理南同志和团长张庆林多次见过张氏三兄弟,共商边防事宜。

“张三中”叛变之后,宋理南和张庆林曾多次托人带口信给他们,劝“三中”以抗日爱国为重,帮日本鬼子做事只有死路一条。

应早日醒悟,弃暗投明,重回抗日阵线,才是唯一出路。

既能保国,也能保家,至少不要做破坏抗日根据地,伤害抗日军民的事情。

曾得过“三中”的口头回信,愿意听从劝说,不对我根据地进行骚扰破坏,不伤害我抗日军民。

在围困过程中,张庆林从桑墟据点的东北角多次直接指名道姓向“三中”喊话,指出:

“国际反***战争形势大好,日本鬼子已陷入困境,注定失败。其它的鬼子无力增援,据点内臭气熏天,缺吃少喝,顽固的固守下去是死路一条。早日放下武器投降,三支队和东海县政府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

虽然张庆林的喊话当时没有听到他们回答,事后了解到对“三中”的喊话,大大瓦解了他们固守顽抗的信心。

在我军“臭狗阵”长围久困之下,敌人支持不住开始动摇了。“张三中”要求和我军谈判,“三中”提出,要我军:

“开放一条生路,放开一个缺口,他们放弃桑墟据点撤走”。

三支队首长王司令、章维仁政委考虑到我军久围不下,虽然敌人发生动摇,但尚能固守,而我军又无力强攻破敌,时间再拖下去,沭阳、房山之敌必定出援,反而对我军不利。

遂同意“三中”谈判条件,提出可以网开一面,让出北面一条路,放“三中”撤离桑墟据点。

但必须保证今后不再勾结日伪军,对我根据地进行骚扰破坏,伤害我抗日军民,并为我军及时提供日军活动的情报。

8月19日,日伪军400余人,企图增援桑墟之敌,被我打援部队击退。

盘据桑墟的“张三中”在增援无望的情况下,接受我军提出的条件,按我军指定方向和路线于8月20日上午9点多钟,带领部下,打开围门,放下吊桥,丧魂落魄,慌慌张张,如同丧家之犬,狼狈的向外逃窜。

为保持我军信誉,以利今后对伪军进行争取瓦解工作,我军没有对撤退之敌采取网开一面,虚留生路,半路设伏,一举歼灭之手段,而是让敌人撤出。

我军收复桑墟据点,恢复了桑墟东北的一片根据地。

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五年漫长的艰苦奋战,由战略相持阶段开始向战略反攻阶段过渡。

淮海地区军民粉碎敌人1942年的夏季攻势,取得了重大胜利,使淮海地区的泗沭、淮涟、东灌沭、潼宿海四块根据地,除沭阳一座孤城和少数几个据点外互相连成一片,打破了敌人长期分割的局面。

淮海地区出现了一个空前难得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淮海军分区领导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审时度势,在军分区领导倡议下,于1943年6月适时提出了“创造模范兵团”的号召。

司令部和政治部联名发出“创造模范兵团”训令,旨在提高部队战斗力,改进战斗作风,巩固扩大部队,提高部队素质,严肃部队纪律,贯彻拥政爱民政策。

同时提出创造“模范党员”、“模范干部”、“模范战士”的号召。

在全区部队中展开了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练兵运动。

三支队九团大部分时间是根据军分区“创造模范兵团”的训令,结合九团的实际情况,进行军事训练。训练工作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形势教育。

1943年秋冬整风运动已在部队展开,根据支队的布置,连排干部进行一般教育,由张庆林和副政委高光同志每周给干部讲一次课旨在提高干部的革命思想觉悟,坚定革命立场,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纠正和克服干部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增强干部之间、干部和战士之间、军队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团结。

形势教育是不断地向干部战士讲清国际反***战争苏联红军转入战略反攻,太平洋战场日军开始败退,德意日***轴心必定失败,同盟国必定胜利。

国内抗战形势大好,正面战场日军集中部分兵力向蒋管区进攻,企图诱迫蒋家政权投降,以便其集中兵力对付太平洋战场和八路军、新四军。

果军的军队在日军进攻下连吃败仗,而敌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不断取得“反扫荡”的胜利,而且不断向敌占区发动进攻。

根据地日益扩大,为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抗战必胜,日本侵略者必败。

我党八路军新四军必胜,顽固派必败。

这是必然的,也是不远的将来要实现的。

在干部战士中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达到巩固部队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的。全团开小差的大大减少,而且还不断扩大新战士。

二、开展以射击、刺杀、投弹、土工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在干部战士中开展创造“特等射手”、“特等投弹手”、“刺杀能手”竞赛。

为了锻炼增强干部战士体力,还进行了跑步、200米、障碍、木马、单杠、天桥、滚桥等体育训练和表


状态提示:第342章创建模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