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天阙泪>第110回丁宁议婚

在饭桌上,张安澜不免问起了丁北宁这几年从军的情况,丁宁简单说了说固关的情形。丁槐听少爷不好意思自夸,便适时接过话茬,把其这几年的事情,特别是离开固关进京以来将近一年的经过,绘声绘色地介绍了一遍,使得张安澜一家更是对其万分喜欢。尤其是张倩倩,心中比吃了蜜都甜。

丁槐说,最近这躺少爷进京我没有跟随在身边,具体情况不清楚。

张夫人不由得问:“宁儿,依你看这仗还会不会再打起来呢?”

丁北宁迟疑了一下,说:“怎么说呢,依我看是百分之百要打。满清大举入关,李自成败局已定,其腾出手来肯定要兵发江南。咱们这边,君昏臣暗,骄兵悍将,吏酷官贪,派系倾轧,边防废弛,满清肯定乘机进攻,江南沦陷也许只是时间问题了。”

张安澜说:“宁儿说得可能有些过于悲观了。那满清军兵惯于骑马,如果说黄河以北甚至江北其可以自由驰骋的话,江南水乡非比北方,我们水师正好可以发挥所长,将敌人消灭于江南。”

“从理论上说,姨夫说的不错。可是,这些满人,尤其是那个多尔衮狡猾的很,他身边还有一批汉人替其出谋划策。其最大的招数就是‘以汉治汉’。他和吴三桂的兵加起来不过十多万,可是,仅收编和招降汉兵就有二三十万人。再说了,北京那里有很多江南的官员士绅,他们怕划江而治不能回乡,一定会替满人组建或者收买江南水师。不会听任南明偏安江南,所以,我认为渡江作战几乎不可避免。”

张安澜有些疑惑地问:“宁儿,多尔衮真有传说的那么厉害?”

“多尔衮很注意收买人心,比李自成、南明都高明。先说他对官员士绅的招数,李自成是‘追赃助饷’,拷打致死上千明朝官员,使得这部分人与其势不两立。还有南明,不少官员千里迢迢从北方逃回来,想报效朝廷。马士英阮大铖大兴‘顺案,’除了极个别人之外,追究谁曾经归顺过李自成。可以说,在当时情况下,十有八九的官员都归顺过李闯。这一下,逼得不少官员重新返回北京,投靠满清。而多尔衮却是来者不拒,不管是明朝顺朝,有的还破格录用。所以,很快就站住了脚跟。另外,进京之后为崇祯帝重新安葬,消除人们的对立情绪。废除明朝的苛捐杂税,宣布按照万历二十年的税赋征收。还宣布允许老百姓开垦荒地,许诺开科取士鼓励读书人博取功名。他们重用汉族降官降将,不吝封王。帐下先有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忠明、智顺王尚可喜,最后又封了平西王吴三桂。而崇祯下诏勤王的时候,才把几个武将封了伯爵。至于洪承畴、祖大寿、范文程之流皆受重用,引发连锁反应,将来肯定还会出现降将如潮降官如毛的局面。”丁宁忧心忡忡地说。

原来还对长江天险报有一丝希望的张安澜有些沮丧,说:“你这番言论,可曾上达天听,能否对当权者有所警醒?”

丁宁说:“有些话缴玉玺的时候在朝廷上说过,这些意思基本上都对史阁部讲过。可是,他们沉醉于‘联虏平寇’的梦幻之中,甚至送钱送粮给多尔衮,全然不知敌人的屠刀马上架到脖子上。奈何?”

倒是张夫人对丈夫说:“你问东问西的都是军国大事,还没有让宁儿好好吃些饭呢,这几天你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三毛快人快语:“夫人,不,不对,妈,我们就没有吃过几顿正儿八经的饭,大都是啃干粮喝凉水。在太湖边上吃了顿饭,还险些被人下了méng_hàn_yào。”

张夫人惊问缘故,三毛免不得又讲了一番经过。听说这苗头是三毛发现的,对这个孩子更喜欢了。

吃罢饭之后,张安澜夫妇把丁宁叫进内宅,问他对婚事有什么打算。丁宁说自己还不足十九岁,倩倩也才十八,能否晚上一两年,等形势稍微稳定一下在办。反正这一次挑明了,想必也不会再选一次美。张夫人还想追问个结果,张安澜大手一挥:“大丈夫就应该先国后家,先事业后家庭,我赞成。”夫人瞪了他一眼,没有吱声。

丁宁说:“姨夫姨妈,我来时张尚书就给了我十天假。我从这里回去不想赶那么紧,得走四五天,回到家假期就快完了。我提前给二老拜个早年,我和丁槐明天就动身往回赶吧。”

张安澜说:“官身不由己,回去代我们问候你的父母亲。你父亲性情淡漠,于仕途上看得不重,也好。将来一旦事情紧急,可以回你们老家宁国去。听你父亲说过老家还有本族亲人,而且那里山高林密,民风剽悍,异族过来一时之间也统治不到那里,可以作为一个后方。”

丁宁道:“谢谢姨夫,比我还了解我的老家,回去一定告诉老爸。”

张安澜笑道:“我可是等着你改口喔。”

“不会太久的,姨夫姨妈放心吧。”

张夫人回头招呼一个丫鬟:“领姑爷去和小姐说会儿话。”

丁宁跟在丫鬟后面,朝内宅走来。

其实,张倩倩方才就在父母卧室窗外,偷听父母和郎君的谈话。听到母亲招呼丫环,自己便一溜小跑往回走。刚进屋,就听得丫鬟说这就是小姐的绣房,姑爷自己进去即可。

丁宁推开房门,但见窗明几净,锦帷绣帐,朴素雅静,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一炳青锋剑挂在床头,几本私塾用书摆在桌上。

一位玉人负手而立,不是倩倩又是哪个?

<

状态提示:第110回丁宁议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