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亩新围的田虽然要了,可还没有去看它上面的水源。
灵谷和水米,都是需要大量水的作物。
周富贵原来以为是从西山河里引水,可聂潮哥说,西山河水位低,引不上水,水源是北山的一条小溪。
可这条小溪的水流并不稳定,洛坤洲内虽然气候宜人,被人为的调整的气候变化不大,可也不是水旱由人。
这条小溪现在的水量还不错,勉强够这两亩地用,但春冬两季的水量很小,时常还会断流。
这样可是不行的,春季灵谷播种没有水怎么可以。
要种这两亩地最好还是找到更好的水源地。
看过小溪,金留根道:“仙师,这田地没有水可是不行,要不你看坡下找两亩田地行不?”
周富贵摆摆手,道:“不用,从上游引水就行,我还要看看这新田种植灵谷的效果,这田就挺好。”
这山谷里,要说水源稳定也就是从西北山中发源的西山河。
它水量大,春季的水量也不小。
可是它从山中出来后,就下切厉害,河水两岸的田地还好说,落差不大,直接引水就可以。
可这山坡的,还是要亲自看过才行。
周富贵带着柳正小黄和金留根以及他儿子金平安,一起往西山河上游查看。
山坡上的地,引水都比较麻烦,要从比它地势高的水源处引水,就要往上游走。
顺着山坡到了西山河,这里已经近到山脚,西山河边开了两个口子,应该是村里主要引水渠。
“仙师,这是家父带着村里老少挖的水渠。”
水渠口上用大石板做的水闸,可以控制进出水量。
看来村里已经把引水渠修到了这里,再往上面围田,水源都没有办法解决。
“金大哥是不是村里能用到水的地,都开发完了?”
“差不多都开垦出来了。”
聂堤村人口增加的太快,特别是他金家,都太能生养了。
金师叔祖为了后代可以有一个灵根,就可以说是拼命生孩子。
他有四房媳妇,十六个子女,其中儿子七个,可都没有灵根。
第三代也就是金留根他们这一辈,二十一个兄弟。
他叫留根,就是留下灵根的意思,可没有灵根,谁也没有办法。
第四代就是金平安他们,三十五个兄弟,看他的名字,金师叔祖已经不刻意期盼有一个灵根了,能平平安安就好。
第五代,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八个儿子了。
这还没有说聂堤村其他人家的增长,这些年聂堤村人口翻了三倍有余。
为了养活这些人口,这些年聂堤村人也是拼命开垦新田,水渠开到这里,就是村里已经把能开垦的田都围出来了。
已经用他们现有的手段没有办法在引水了。
再往上就要在山上挖水渠了。
可那样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水渠的渗漏。
长距离的引水,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怕是辛苦挖掘出来的引水渠,把水引到了地头,都浇灌不了几亩地。
周富贵想到记忆里可以引水的办法,有水泥,记得古罗马人就用水泥建立了许多水渠,用于灌溉农田和城市用水。
还是国人用木槽和竹子作为引水用。
水泥建的引水渠可以修的很大,可水泥的制作方法,周富贵脑子里就只有一个东西,石灰。
记得是用火烧后再磨成粉,这也太简陋了,可具体是过程想不起来了。
可想想修建水渠的这个用量,可不是倒弄两下就行,反正这个问题也不是现在自己可以解决的,记下来,以后再说。
用木槽和竹子的办法却是现在就可以,就两亩地这个办法可以。
看着坡下的河水,明显比新围田要低上三四米,这里不可能自然引水,到新围的田。
虽然这里没有现代的抽水设备,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可以用戽斗和翻车,筒车,这三样自己记得的工具。
戽斗需要用人力,翻车可以用人力或者畜力,而筒车只是需要找到水流大的地方,用水力就可以推动筒车转动,代动筒车转动就行。
可周富贵走了一圈就没有看到这些工具。
在这个世界的周富贵的家乡,那里水源比这里稀少,为了灌溉农田,戽斗和翻车村里用的就比较多,有离河近的村庄也建有筒车。
这些工具周富贵要不使用过,翻车周富贵就去踩过,很费劲,那时才十岁的周富贵踩了不到五分钟,就坚持不住了。
要不也是看过。
可这里却都没有,周富贵是问金留根道:“金大哥,你们这里有戽斗和翻车,筒车吗?”
“这是什么?仙师。”
他都没有听说过,看来这里真的没有这种工具。
想想好像稻荷院那边也没有。
这些工具制作并不难呀?为什么没有呢?
周富贵想了一下,对了,稻荷院那边建了大量丰富的水渠,从九曲河里引水,根本就用不到这些工具。
在整个九曲河两岸,都是这样的情况,大型的水利工程建好后,田地用水都非常简单,没有这些工具的用武之地。
而这里的田都是可以用西山河灌溉的,还都是开垦不到几十年的,现在才刚刚要用到这些工具的时候。
想明白这一点,周富贵看看这里水流。
那就做个筒车吧。
西山河的水流速度没有问题,筒车节省人力,不用人去提水,日夜不停的把水提走。
再说现在有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