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澳洲风云1876>第877章三年弹指一挥间

郑重订正说明;(由于查询阿根廷人口和经济数据有误,在热心读者指出后特此声明并表示歉意,人口从原本4000万修订为500万左右,经济总量从占据美国67.5,修订为8.6(根据人口和收入测算),特此声明。)

1906年3月27日

大洋帝国议会通过皇家海军“固海计划案”,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6艘强大的“昆士兰”级战列舰,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太平洋周边各强国一片哗然。

扶桑国政府表示;

以大洋帝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霸主级海军实力,突然间又耗巨资建造强大战舰真是令人诧异,也许这就是工业国的任性吧。

扶桑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与大洋帝国的双边政府间关系,尊重其选择,愿意积极推动民间贸易,文化,医疗和科技往来,始终做大洋帝国的好伙伴,好邻居,维护西太平洋地区和平共荣。

花旗国政府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

强烈谴责大洋帝国新的军事装备计划,此举将严重危害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大洋帝国一贯是穷兵黩武的军事强权,奉行扩张主义,是太平洋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世所公认,其本身已经拥有称霸太平洋的强悍军事力量,却依然致力于挑动军备竞赛,激化地区矛盾,令太平洋地区风云变幻,形势骤为紧张。

包括花旗国政府在内,所有爱好和平的力量对此深表遗憾,呼吁大洋帝国能够放弃成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各民族,而不是以邻为壑,将国与国的关系带上军事对抗的道路。

在此,我们不仅要质问李福寿陛下;您的炮口要对准谁?

德国青岛要塞司令冯-施塔特贝德中将,在公开场合表示;

德意志帝国注意到了相关新闻,并且将持续关注。青岛要塞目前已经启动第2期建设计划,将会致力于将青岛要塞打造成为远东不可撼动的堡垒,令所有心怀叵测的敌人深感畏惧。

欧洲相关舆论媒体对此也多有评论,大多站在中立的立场,看着两大新兴工业强国花旗国与大洋帝国撕扯,或是煽风点火或是居高临下尖酸刻薄的评论,不一而足。

对于欧洲主流舆论而言

花旗国与大洋帝国都属于暴发户的范畴,一个是牛仔,一个是羊倌,距离欧洲远隔重洋,双方的争斗只能算茶余饭后的花边新闻,并非关注的焦点。

外界的纷纷扰扰,没有影响到“昆士兰”级战列舰建造进程,1906年4月9日,第1块钢板切割仪式在红山船舶总公司位于北仑港的造船基地隆重举行,皇太子李思元殿下亲自出席并且主持了剪彩典礼,剪彩过后,鞭炮齐鸣,礼花弹飞上天空,热闹的舞狮舞龙活动把现场氛围推上了高潮……

1907年8月31日,英国与俄国签订《英俄条约》,加上三年之前,1904年4月8日,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的政策,与法国签订《英法协约》,从而建立起同盟关系。至此,通过《法战盟约》《英法协约》和《英俄条约》,欧洲大陆主要列强英、法、俄三国建立起同盟,正式形成协约国集团。

西太平洋掀起的造舰热潮,深深触动了华旗国的敏感神经。

西奥多·罗斯福是马汉《海权论》的忠实追随者,在听到海参崴大海战戏剧性的战果之后,深深地为海战的魅力所倾倒:

“我仿佛自己成了扶桑人,兴奋异常而无法履行公务,整天和来访者谈论这次战斗。”

作为一名眼光敏锐的战略家,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我充分认识到,如果他们取得胜利,这肯定意味着他们和我们将在未来进行一场斗争。”

在谈到扶桑时,他明确地认为花旗国的潜在敌手,即“扶桑和它的海军是一支强大的新生力量,一支好妒忌、易过敏以及好战的力量,是一支被惹恼后能从我们手上立刻危威西海岸的力量。”

此次大洋帝国发展军备的消息传出,令花旗国上层紧张情绪达到了顶峰,在华盛顿高层圈子里,普遍认为大洋帝国比花旗国实力更强大,侵略成性,是一个极危险的潜在敌人。

如今西太平洋地区两强并立,已经严重阻碍了花旗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因此对远东和南太平洋地区的反感情绪越来越高,在1907年,与日政府缔结了限制扶桑人移民加利福利亚的协定。

并且,花旗国会在1907年底,出台了限制大洋帝国相关贸易的歧视性税务法案,刻意制造贸易摩擦,给两国间繁忙的贸易往来制造阴影。

花旗国海军也开始制定一旦与大洋帝国或是扶桑发生战争的作战计划,在计划中,一旦开战,需要从大西洋调动不少于16艘战列舰支援太平洋。

为了测试海军的应对能力,同时让国内转变对扩张海军的反对态度,当然更是为了给大洋帝国一种无形的压力,罗斯福总统在1907年7月13日向国务卿的伊莱休·鲁特提出:

“相比一切事物,我更关心的是当下与大洋帝国那个独裁君主的问题,谢天谢地,我们的海军状态还不错,是时候做一次环球航行远航了。

我想首先,让各国看清我们有能力这么做,这会产生促进和平的效果。

其次,在海军总委员会深入讨论了当前的形式之后,我开始相信绝对有必要在和平时期尝试如何让一只庞大的战列舰队进入太平洋,而不是打起仗来才临时抱佛脚。”

于是,罗斯福总统决定以演习为名,让原本部署在大西洋的16艘


状态提示:第877章三年弹指一挥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