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尚书府崛起之后,如今的三公九卿,许多人纯粹就是在吃闲饭,尸位素餐。
等这次大清洗过后,皇帝的集权行动完美收官,到时候他有理由相信,陛下决不会再养着这么多闲人。
与其什么事都让陛下自己来背恶名,不如把这个恶名让臣子来背。
将来皇帝若能成就千古明君,流芳青史,那他今日的退让也就值得了。
对于尹勋的决绝果断,刘志也有点意外,虽然他比较欣赏对方的才能,但世人谁能不恋栈权势。
他架空三公的行为,相信在朝的诸位大佬,心中多少都有点儿明白了,可一来他们认为此事尚可徐徐图之,还有挽回的余地。
二来以他们的权势还可以联手向陛下施压,让他采取折中的办法,不要用这么激进的方法来改革。
当初黄琼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只是正巧遇到天灾,被刘志利用起来,逼迫他退隐。
不过,他的下场还算是好的了,毕竟黄琼为人比较正直,又帮助刘志进行了科举制度改革。
而且他还曾经出任刘志的讲师之一,二人之间也算有些师徒之名。
等过一段时间,刘志甚至打算重新聘他为太子太傅,将来还可以辅佐他未来的皇嗣。
对于有功之臣,即使双方理念不同,他也不会亏待。
他现在求贤若渴,即使真的砍掉三公九卿制,只要尹勋自己还愿意屈就,就不会将他赶出朝堂。
到时候,就怕他下不来架子,毕竟是三公之首啊。
看着尹勋领命而去,袁盱也神情复杂。
“云何,尚书府五部也要进行自纠自查,扫清毒虫,日后朕还要倚重尔等呢。”
到目前为止,六部尚书还差最后一部,礼部。目前礼部尚书的职权分散掌握在太常、太仆和大鸿胪手中。
其中大鸿胪也相当于后世的鸿胪寺,只是职权划分更单纯,只负责接待外国使臣。
太常的原班人马将来直接改为礼部,太仆的职责则划分到宫中掖庭来,算是彻底消亡了。
“诺,陛下,臣即刻开始全面清查,一定会严查到底,不容一丝瑕疵存在。”
袁盱把话说得太坚决,不留余地,刘志被他气得笑了,这家伙,故意用话来套他的话呢。
“好了,水至清则无鱼,差不多就得了,只要除掉首恶便可,不要弄得人人自危。”
这段指示,也就明确地给出了此次大清查的界限,让袁盱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自从京师戒严开始,人心浮动,从京城到地方,都是一片兵荒马乱,私底下暗流涌动,乱象丛生。
据最新的消息,兖州那边已经有世家起兵造反,只是这年月信息不通畅,再加上朝廷有意隐瞒。
所以普通网罗大众还不知道此事,幸亏今春各地都成立了屯田校尉,各州郡能够在第一时间扑灭反抗,不至于酿成大祸。
而司隶校尉六郡,由于有精兵驻扎,也没有出什么乱子,这就是兵权集中的好处了。
现在才过去了数天时间,如果继续这么严打下去,后续可能会有更多的骚动。
袁盱这几天是愁眉不展,整天都是焦头烂额,此时终于讨得刘志的旨意,心中焉能不喜。
陛下整顿吏治的决心,他看得一清二楚,怕就怕他年轻气盛,不肯收手,逼得那些世家没有退路,联合起来造反。
到时候局势一乱起来,即使有兵权在手,也难以收拾了。
“陛下英明,是臣糊涂了。”
袁盱顺势拍了一记马屁,这是个妙人,正直无私却又刚柔并济,有能力也有手段。
刘志就喜欢这样的人,相处起来舒服,不像李固和杜乔,虽然值得敬佩,但太刚则易折,不适合站在权力顶端。
说实话,若是这二位老臣还在,恐怕下场也跟黄琼差不多,毕竟他们太固执,不懂得变通。
不像袁盱等人思想灵活,懂得顺势而行。
“云何啊,这次我就不为难你了,下次你可是责无旁贷了。”
刘志的话让袁盱心中一紧,还来不及分析,便听皇帝又意味深长地说道:
“你记着,只要你忠心为国,不事二君,朕绝不会亏待于你。”
这话他只说一次,也算是他对袁盱的特别奖赏,当然,这也是一次警告,重点不在于忠心为国,而在于不事二君。
国就是大汉,他虽然是大汉的天子,却还代表不了整个国家,所以,他要的是一个不二之臣。
先要忠心事君,后才是大汉天下,至于袁盱有没有听进去,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诺,陛下教诲,臣当铭记在心,不敢稍忘。”
袁盱目光肃然,伏地下跪,以最端正的姿态,向他宣誓了自己的忠心。
果然是个聪明人,一点即透啊。
刘志哈哈一笑,亲自走下来,双手虚托扶了起来,顺势又在他肩上拍了拍。
“好,朕相信你,你我君臣共同努力,必能开创一段盛世辉煌。”
此刻袁盱也是心潮澎湃,今日刘志的种种言行,已经清晰地向他表明了信任的态度。
为人臣者,能够得到君王的认可,这是莫大的荣耀,也是他终身的目标。
当然,他也不会就此恃宠而骄,因为信任是相互的,世上岂能有无缘无故的恩宠。
而且,这份恩宠也不可能永恒不变,需要他用真心来交换。
“去吧,度过这个难关,相信局势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