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我是秦二世>第一百二十九章 这才是大秦

议政堂内鸦雀无声,只有胡亥清朗的话语在寥寥回荡。

殿下群臣看着俯视着大殿下方的年轻皇帝,齐齐匍匐在地,高声应道:“臣等遵旨!”

不远万里劳师西进,虽然在后勤补给上大秦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但是谁都知道,从大殿之上的威仪日盛的年轻皇帝说出西进之后,西域诸国的灭亡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

秦人骨子中的尚武和好战血脉是大秦能够以一国之力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根原因。朝野上下,无论是高冠显贵,还是黔首平民,对战争和死亡,鲜有畏惧。

这也是为什么尉缭、嬴腾、顿弱等人明明知道劳师西进其中的风险,依然选择了服从和配合。

更何况,这三年来,虽然表面上看大秦天下太平,未动干戈。但是朝中谁都知道这三年年轻的皇帝北上、东出、西进、南下不知道做了多少功课。

在大多数秦人根不知道的情况下,大秦各边疆数十万的大军枕戈以待,一直未曾停止开疆扩土的步伐。只是因为开扩的疆土少有人烟而几乎没有任何的伤亡罢了。

“其五,工部和户部即日起着手在象郡、南海、会稽、渔阳、辽东五地择址新建官仓。三年内此五仓必须完工并储粮至少三成。”

胡亥看着匍匐一地的朝中重臣,继续言道。

这五仓加上新近建成的枹罕仓以及原在大秦各地就存在的十二大官仓,大秦官仓顿时增加一半,达到十八仓。而这十八仓算是改变了始皇帝时只重关中和中原的态势,而是将大秦全国基上都囊括在内。

其实这五仓,胡亥一直在思量中。同内阁五位老臣也都商量过多次。只是因为胡亥心中所想并未曾对任何人言明,所以在内阁五位老臣中。基上没有人支持胡亥这个想法。

新建六仓中,枹罕仓的作用到如今已经算是开始展现了,为河西、安南两郡保驾护航,为大秦西进提供粮食中转。如果再加上九原的北河仓,那么大秦西北之地已经有了两仓。北河仓又经过扩建,而枹罕仓更是仿照咸阳仓的规模建造而成,无论枹罕仓还是九原北河仓,都在原基础上新增了兵械辎重仓禀。

可以说,只要有这两仓在。日后大秦北上和西进可以说都有了一个稳定而且可控的补给仓禀。而不用在万里迢迢从关中、从三川、从琅琊这些地方调集粮食北上。

象郡和南海新设两仓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正是为了日后挥师中南半岛而准备的。对于挥师中南半岛,如今只能说还言之过早,所以胡亥并没有言明。

会稽仓,河运和海运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必然会是大秦发展的一个重点。那么处在长江入海口的会稽郡设一官仓无论是转运还是调粮,可以说都要比深处陆地上的粮仓要方便的多。

辽东仓。东北广袤的土地必然要开发,不然占了也没有用不是?那么在辽东设立一个仓禀同样也是未雨绸缪之举了。更何况辽东半岛大连和旅顺这两大深水良港胡亥怎么会忘记?

有黑龙江、嫩江、鸭绿江这些天然的水道存在,相对来说,东北地区的运输要比中原之地更为便捷才是。当然,前提是大秦的船运要跟的上。

所以,烟台船厂之后,下一个需要筹建的应该就是辽东半岛的巨型船坞了。毕竟大兴安岭地区的万年古木。可都是建造巨型海船的最好材料。

至于渔阳仓,关中虽然是大秦根基之地,而且易守难攻。但是,在天下太平之际。偏居一隅、交通不甚便利的咸阳已经不太适合再作为大秦国都了。

如今这弊端也许还不太明显,但是却不能不提前为之准备。渔阳和洛阳,两个地方,是胡亥理想的新都之地。一个地处中原腹地。周围交通便利紧靠黄河,而且洛阳周围就有几大粮仓存在;一个为后世千年帝都。而且距离出海口也极为便利。

当然,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胡亥相信,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提出迁都的话,怕是不仅朝中众臣、整个关中的世家贵族以及老秦人都会举双手双脚来反对自己迁都。

老秦人对关中的感情根不用怀疑,而咸阳做为大秦国都,更是老秦人的精神支柱。

但是未雨绸缪提前谋划还是必要的。将来的事情,谁又能说的准呢?

胡亥音落,殿下群臣先是一愣,显然是在消化胡亥这其五所包含的意思。

在辽东和会稽、南海建仓还说的过去,在象郡和渔阳建仓有意义吗?当然,象郡建仓确实可以不缺人手,毕竟那么多的百越蛮夷都等着朝廷有活给他们干,然后给他们粮食过活呢。

好吧,为了养活这些百越蛮夷也无可厚非。那么渔阳建仓又是为了什么?

似乎看出殿内群臣的疑惑,胡亥挥挥手,曹参领着王岩等人慌忙将放在殿后的那副巨型地图给抬了出来放置在殿下。这不算完,紧接着又抬了一副小一点的由胡亥手画又经过尚坊工匠润色加工之后的简易世界地图放在了那副巨型大秦地图旁边。

“笔墨!”胡亥缓步走下玉阶,在那副简易世界地图前站定,“朱墨!”胡亥重复了一句。

伸手接过王岩奉上的毛笔,在曹参手中捧着的朱墨上润湿,胡亥挥臂在那副世界地图上随手一圈,唰唰几笔,然后将毛笔丢给王岩,回身对着一干群臣淡淡的道:“都起来看看吧,这才是,大秦!”

世界地图上自然标有大秦的版图。不过相对于广袤的世界而言,大秦如今的版图只能算的上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九章 这才是大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