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侦察兵>第九章 手榴弹炸坦克

高全被鬼子发现了!其实这很正常,鬼子的坦克又不是瞎子,在战场上,单独有一个对方士兵身上插满手榴弹向它接近,肯定是不怀好意嘛!鬼子坦克发现高全之后,立马提高了jing惕,用坦克上携带的自动武器,频频的向高全攻击。

此时就显出高全的长处了,窜蹦跳跃、辗转腾挪,向左一个猫跳,跟着就快速向前爬行一段,遇到没有障碍物可做遮挡的地段,就投出一枚手榴弹,利用爆炸的烟雾作掩护,向前急进。

手榴弹一枚一枚的投出,随着一片片的烟雾,高全从侧面绕了一个弧线,快速的接近着鬼子的坦克。

虽然左肩上受了伤,影响了战术动作的发挥,高全还是要比二十九军里面大部分人都更加灵活机敏。对于二战时期i军的坦克,高全虽然没有专门的研究过,不过佛家有云:一法通,万法通。别的种类的坦克,高全可是研究过不少。坦克都是大同小异,上面都是有一门主炮,一挺平she机枪和一挺高she机枪。发展到后来,还有的坦克上携带的有微型导弹。

坦克全身钢铁装甲,是个名符其实的钢铁堡垒,想要从外面攻克它,只有两种途径,一是搞断它的履带。无数文学影视作品里面介绍的都是怎样炸断坦克的履带,先不论这个做法实现的可能xing有多大,对高全来说,还有一种省事儿得多,也安全得多的办法,那就是打它的油箱。坦克既然是柴油机车的一种,当然就有油箱,其最关键的部位也是油箱,履带炸断了之后,只是让它失去了行动能力,某些时候,坦克上面的大炮机枪仍旧能作为一个固定炮台使用,油箱出了事儿,那它才是真正的阳寿已尽。

高全一路连续投掷手榴弹,身上带的手榴弹此时已经所剩不多了。扔了这么多枚,对这种木柄长把手榴弹,高全早已经完全能够能熟练掌握了。

i军的坦克轰轰隆隆的往前开着,离高全的距离越来越近。看看距离差不多了,高全掏出一枚手榴弹,拉着引线,停留几秒钟之后,甩手扔了出去。

“轰隆!”一声响,手榴弹在将要砸到坦克上时发生了爆炸,而爆炸的位置,正是坦克油箱的附近。正在行进中的坦克猛的停了一下,坦克里的驾驶员显然也吓了一跳,这声爆炸对坦克里的成员造成了不小的震荡,让这些i军中骄傲的坦克手们感到了一丝危险的因子。

高全现在已经完全能够肯定这辆坦克的油箱位置了,摸出最后一枚手榴弹,拉着了引线,心里默默地查着秒数。坦克头顶上一动,一扇小门打开,从里面钻出了一个带着皮帽的脑袋,原来是坦克里面的乘员终究是对刚才的爆炸心有余悸,又嫌坦克上面的观察孔视野有限,探出脑袋来,打算用肉眼观察一番。

这位坦克手脑袋一转就发现了高全,这个中国士兵根本就没有被发现的恐慌,还朝他不怀好意的笑呢。i军坦克手大声嚷嚷了起来,呼喊他的同伴们,赶紧掉头,用坦克上的机枪来干掉这个胆大包天的中国士兵、

高全一扬手,冒着烟的手榴弹在坦克手惊讶的目光中,画着弧线飞向坦克,位置却不是坦克手所处的顶舱位置,而是坦克稍微靠后的履带一侧。坦克手惊讶的目光忽然变成了惊骇,张开嘴刚想说什么,还没来得及说出来,手榴弹就飞到了坦克的某处位置。

“轰——嗵!”两声巨响,坦克上面的炮塔震颤了一下,歪倒了一边,整个车身迅速被妖媚的火焰包围了。

坦克顶上的舱门再次打开,里面也隐约有火苗往外冒。一名身上带着火苗子的坦克手快速钻了出来,还没等他的身体完全离开出口,“啪!”的一声枪响,就歪倒在了舱口,这人身上的火苗子有越烧越旺的趋势。坦克里第一个往外冲的人被高全一枪打死在出口上,也堵住了逃生的通道,其他人就算想逃出来,也来不及了。高全左手拿着一把南部手枪,腰里还插着一支,都是昨天晚上的战果,紧盯着坦克观察了一会儿之后,确认里面再没人冲出来之后,高全闪身向远处遁去。

鬼子在坦克被炸之后,并没有放弃进攻。气急败坏的鬼子重新整理队形之后,迅速发起了下一lún_gōng击。

高全猫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悄悄观察着排队向前攻击的鬼子。“咔嚓!”一声大响,二十米外一棵两人合抱的老槐树遭了战火之殃,被一枚不知道从哪方面飞来的炮弹,给一炸两段了。高全倒抽一口凉气,刚才他一度曾起了爬到那棵树上去观察敌情的想法,幸亏刚准备行动的时候,一队鬼子兵从旁边冲了过去,让他止住了这危险的念头,老老实实的在这石头后面藏了下去,否则的话,现在的高全排长,我们本书的主人公就已经以身殉国了。

按说高全应该对刚才过去那队鬼子兵心存感激的,毕竟没有人家无意之间的帮忙,就没有现在的高全。可是高全同志却并没有朝鬼子冲锋的地方瞧上任何一眼,身子一矮,就往鬼子兵们的来路上潜行了过去。

越来越想的炮声,引起了高全的注意。这么近的炮声,那就是说现在他已经离鬼子的炮兵阵地近在咫尺了!抗i战争中,鬼子的大炮,给中**队造成的困惑到底有多大,高全现在已经有点体会了,鬼子的大炮不但质量好、威力足,数量上也不是中方军队能比拟的,如果高全能确定了鬼子的炮兵阵地位置,对战斗的胜负的影响将是决定xing的。

此刻高全忘记了


状态提示:第九章 手榴弹炸坦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