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辛亥大英雄>第628章 铺天盖地!

泰尔梅兹走廊,是阿富汗境内的四条最重要走廊之一。剩余三道分别是赫拉特走廊、瓦罕走廊和尼姆鲁兹。这些山地走廊分别连接乌兹别克、土库曼、伊朗、印度和中国。

阿富汗是纯粹的内陆山地国家,走廊通道意味着平坦、绿洲和粮食。除了瓦罕走廊全程都在葱岭(帕米尔)高原外,其余三条走廊全都是丘陵地形。比起中部和北方的大山群,已经是阿富汗通行条件最好的地区了。可以想象,如果中国控制四条走廊,不仅杜尚别会被侧翼包围,军队还可以从阿富汗启程直接深入乌兹别克或土库曼,甚至可以打通前往波斯的通道,威胁高加索安全!

即使所有通道的通行能力都很差,莫斯科也不敢赌博。这也是图哈切夫斯基等苏联将领即使国力恢复缓慢,也坚持不能让阿富汗倒向中国的主要原因。说到底,他们太担心中国深入波斯湾地区,在已经失去海参崴的情况下,失去阿富汗和波斯,就等于苏联对外联络通道被切除大半,获得太平洋和印度洋出海口的梦想从此夭折。

现在,这四条走廊中已经有两条被苏军控制,连叶戈罗夫都说,胜利其实已经不远。为赢得时间拿下阿富汗,莫斯科一边与中国秘密和谈缓解哈萨克对峙,一边不断向这里增兵。

别尔金带着自己的连。站在山坡上脸色有些颓丧。恰里卡尔山谷的僵持让莫斯科很不满,不少军官都被降职。他这位团长也被降为连长,调到这里保护昆都士通往西面胡勒姆的唯一道路。苏军内部都知道。军官被降职是很危险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格别乌的人来调查他是否失职,如果不是后面的军官同样在兴都库什山碰的头破血流,说不定已经送去西伯利亚当“伐木工”。

伐木工......这可是近几年苏联全国上下闻言变色的职业!但其实说起这场仗他也是满肚子苦水。首先就是部队准备严重不足,刚从杜尚别南下时团里竟然只有2门75毫米野战炮。再看敌人,清一色灵活方便的迫击炮。机枪更是配属到每个排!自己这边的飞机只要上天就基本没可能自己降落,加上喀布尔四周这道固若金汤的天然山脉,根本就是步兵的噩梦。

尽管有种种理由,但从内战中走出来的他还是很自责。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责任,被腐朽的资本军队打败是件丢脸的事情。

“连长同志。”士兵的呼喊将他从四个月的回忆中拉了出来,扭头看去胡勒姆方向尘土滚滚。

增援部队到了!

“小心敌人的飞机。”别尔金安排好防空任务后,带士兵向增援部队走去。

来增援的是乌拉尔军第3师。这是一支内战中走出来的英雄部队,参加过对高尔察克部的追击,并打响了最后的围歼战。论配备也是乌拉尔以东最好的部队,装备有一百多辆卡车和三千多匹战马,还有24门122毫米重炮和大量机枪,如果不是铁路问题无法让坦克快速南下,这支部队还会更强。

率领卡车团和骑兵团的师政委库兹明。曾在伏龙芝麾下参加过很多战斗,因政治合格去年起出任乌拉尔3师政委。“土耳其斯坦方面军别尔金,欢迎政委同志。”

“别尔金同志,你们辛苦了。”库兹明是乌兹别克人,没有斯拉夫人那种好斗天性,相反脾气随和很适合搞政治工作。他没有立刻问战事,更多是聊些家常嘘寒问暖,让连吃败仗的别尔金深有好感。

一辆辆卡车和列队整齐地哥萨克骑兵让土耳其斯坦军区的战士非常羡慕,到底是来自靠近欧洲地区的主力部队。比起他们这些杂牌边防军,装备和素质高了很多。唯一让大家不太习惯的是,苏军至今也没有正规的军衔,所以大家都是同志来同志去的呼喊。

土耳其斯坦同志热烈欢迎援军抵达减缓了部队前进速度,沿途又有很多效忠阿曼努拉的阿富汗游击队士兵围上来问好,他们见到装备精良的苏军主力也很高兴,很多人还朝天开枪叫嚷着反攻昆都士。但与库兹明不同,进入战区后别尔金和士兵们紧张了很多,时不时凝望天空的动作让乌拉尔军的军官很讶异,不少人甚至还嗤之以鼻,不就是几架飞机吗?能挡住士气高昂的无产阶级战士?

别尔金不知道么回答,怕被嘲笑说自己胆怯,只能暗暗苦笑希望一路太平。但越是想太平却越来什么,车队才走出几公里,两架结伴巡逻的猎鹰就发现了目标,呼啸着向车队冲来。

“小心,散开!散开。”

别尔金高声大喊提醒大家散开,乌拉尔3师的士兵也立刻跳下车,但他们大都没有对付飞机的经验,很多人甚至还用步枪对空射击。库兹明到不那么紧张,让士兵拿出刚刚装备的dp轻机枪架在卡车上,圆形弹盘是识别它的最好特征。

这种机枪还没正式装备苏军,3师是因为要支援阿富汗才被特许带一些来实验。嚯嚯嚯......dp轻机枪喷吐出几道明显的火线射向天空,但奈何7.62毫米子弹对金属飞机效果不怎么好,所以两架猎鹰的俯冲势头并没被遏制。反而是猎鹰装备的2挺12.7毫米机枪威力不小,几辆毫无防护的卡车被子弹打中后开始起火,骑兵战马更是被吓得到处乱窜。

“射击,集中起来,把它们打下来!”

“快快,它又回来了。”

两架猎鹰如同被猎物诱红了眼睛的鹰隼。连番俯冲不停向卡车队发起扫射,短短几分钟就打得地面上人仰马翻。到处是如同无头


状态提示:第628章 铺天盖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