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辛亥大英雄>第716章 萌动(一)

“莫斯科的枪声,击碎了苏联人民要求和平安宁的呼声。【全文字阅读..】鲜血在街头蔓延,无辜者正在遭受迫害!值此时刻,各个加入国际联盟的成员国和政府领袖,应携手制止杀害,制止暴力,帮助恢复苏联人民的自由,恢复信仰,恢复秩序!所以我代表中华民国向诸代表建议,在莫斯科未恢复秩序,不能立刻结束迫害的时刻,请求终止审核苏联加入国际联盟的申请,并希望各国停止向独裁者提供贷款,停止向其出售军事机器设备,实施严格对苏贸易禁运,防止其将我们的善举变成子弹和炸药迫害更多苏联人民。”

1934年初夏,国联迎来第15次全体成员国代表大会,苏联代表也第一次出现在万国宫内。但梦想加盟的苏联代表团还没听到欢庆,就迎来当头一棒。

西装革履的顾维钧站在主席台上,眉宇自信举止潇洒。这份草案可不是临时之举,更不是为吸引眼球。这样做除了贯彻削弱苏联的长期国策外,更主要是想打击日益增强的美苏关系。深受经济危害的欧洲各国确实需要苏联市场,但为抢占份额却已经打得头破血流。英法以建交为名增加出口,德国叫嚷着摧毁苏联私下里却源源不断用机器设备换取硬通货和战略物资。而最得意的就是美国,罗斯福用实物贷款一举将日苏两国拉入怀抱,让美国商人吃饱喝足的同时,却让英法越来越不满意。

其中受经济危机影响稍小的英国最恼火,早就渴望找机会给美国一点厉害看看。所以当顾维钧演讲时,英国代表在台下听得眉飞色舞,禁止向苏联提供可用于军用的机器设备,却又不阻挠普通低级设备,这不就是为英国量身打造的嘛!用最简单的话说,既然赚不到太多钱。那么干脆把利益最大的门一关,大家都别赚了。

面对民国送来的大礼,英国代表克劳福德爵士笑逐颜开,等顾维钧下台后立刻拉住他的手询问是否有具体的禁运细则,对这份热情顾维钧立刻予以回复,两人交头接耳的模样就仿佛已经彻底忘记沙特危机中的不快。但美国代表的脸色却不怎么好了,虽然美国不是国联成员国,但在国联内的影响力却不小。而且也知道很多事情绕不开这个组织,如果国联真采纳这个建议对苏禁运,恐怕美苏贸易会大受影响。

德法两国倒是无所谓,他们和苏联的交易大部分都是秘密的,本身就绕开了凡尔纳条约的限制,而法国虽然一直努力争取苏联。希望恢复到欧战前夹击德国的态势,但布列斯特合约的刀口至今隐隐作痛,所以限制一下苏联也没坏处,更何况这种限制还等于变相涨价,多赚钱有什么不好呢?

顾维钧当然知道这些国家的心思,其实杨秋和他商量时早就做好通不过的准备。之所以提出,纯粹想是打击火热的美苏关系。当然,这份协议也不是无的放矢,它其实是和“叛逃事件”是一个计划中的。想通过草案让斯大林担心被彻底包围,让苏联的工业计划更困难,逼着他为突破封锁去挺而走险。

看苏联代表团的脸色就知道,这份阻止他们加入国联实施禁运的草案有多严重。

华盛顿,白宫。

“这样说,杨秋是打断利用莫斯科的混乱,将其排除在国联门外并实施工业禁运?”罗斯福坐在轮椅上,脸上已经看不到一年前的忧虑。虽然最近有人指责他的《工业恢复法案》违反宪法,但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初见成效。人民开始受惠。经济复苏即将明显,所以他的心情好了很多。

科德尔已经适应白宫生活。在国际问题上逐步挥洒自如。点头道:“是这样的。杨秋应该能看到,中苏之间的和平非常脆弱,从阿富汗到西伯利亚,双方囤积在边境的军队超过6万。去年年初的苏联政治局会议上,斯大林首次提出将中国作为竞争对手,试图收复上海公报中确立的国境范围的消息,看来已经惹火了杨秋,所以就算现在听到开战的消息我都不会奇怪。”

“赫尔先生,我打断一下,如果国联通过禁运,我们会有麻烦吗?”

科德尔话音未落,坐在罗斯福左边的哈里-劳埃德-霍普金斯忽然打断他。霍普金斯今年43岁,脸颊内凹,身材瘦小,原本笔挺的西装穿在他身上,就像套在一只大马猴身上。但科德尔却不敢有任何轻视之心,因为他不仅是新政的主要策划者,也是罗斯福较为依赖的“智库”,甚至连重要的“以工代赈”方案都是他提出并亲手执行的。

“会有一些麻烦。”科德尔说道:“这次中国提出的草案虽然只限制军事工业,但这种界定非常模糊。大部分机床设备都是可以用于军事的,甚至连钢铁都可以被认为是军事物资,因为它可以制造武器。我们不是国联成员国,无法阻止这份决议通过,而且过去几年中我们也一直遵守国联的决议,如果这次绕开的话,首先需要足够理由,还可能引起英法不满。

事实上,发生在莫斯科的清洗运动确实非常严重,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至少一万多人被捕,其中有很多已经死亡,中国正在大规模宣传苏联的暴行,各国也都给予了很大关注,如果决议通过后我们继续出售被禁设备,恐怕会引起国会和民众的反感。”

“真是头疼。”罗斯福用力揉揉太阳穴,刚刚与苏联达成实物贷款协议,帮助其建设工业遏制中国,却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要知道,中国崛起已经让他很担心,所以才会不惜自身利益拉拢苏联


状态提示:第716章 萌动(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