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辛亥大英雄>第737章 再战阿富汗

aaaaaaa

从七月初起,九年来交火不断的阿富汗又进入冲突高期。[ 百书斋 baishuzhai. ]和往年一样,夏季是阿富汗最混乱、最动荡的季节,阿富汗人似乎天生就是反抗者,各地武装纷纷钻出大山,北方联盟也频频袭击阿曼努拉的中央军和苏军。到九月初时,被阿曼努拉称为北方防线的防线上,还一度生上万人规模的大交火,但均被增援的苏军击溃。

每到这个时候,阿曼努拉都是最紧张的,上次中英推动政变的事情任然历历在目,所以他又去求助苏联驻阿富汗武官帮忙。

肃反运动也波及到了驻扎在阿富汗的苏军,驻阿大使半年前回国述职后就没回来,也不知道是死是活。莫托洛夫外交部长大概是忘记还有阿富汗这个地方,于是刚从乌拉尔军区调来的驻喀布尔武官兼驻团团长,竟竟然成了苏军驻喀布尔的最高官员。

这位驻团团长三十七岁,原是乌拉尔某连的指导员和政委,因检举揭团长受重用被委派到这里。虽然上位的手段不怎么光明磊落,但对党的忠诚却无二话。得知阿曼努拉的来意,立刻拍胸脯表示立刻抽调部队增援北方防线,还会派飞机深入北方禁飞区侦查。

但飞行员科尔夫少尉却恨死了这个家伙:“团长同志,中国人在北方设立禁飞区,已经有多架飞机被驱逐和击毁......。”

“忘记这些科尔夫同志,英勇的无产阶级战士不应该惧怕恫吓,他们不可能将飞机铺满天空。你要记住,阿富汗对我们至关重要!”

科尔夫没辙,只能暗暗祈祷不要遇上敌机。幸运的是,他们团刚换了全新的伊16战斗机。这款战机最大度44o公里,小心点逃命应该没问题。

几天后,两架伊16单翼战斗机从喀布尔机场起飞,冲向北方群山。

作为一位少数有经验的飞行员,他深知禁飞区不是那么好闯的,九年来至少有十七架苏联飞机在禁飞区内被击落。最糟糕的是,由于莫斯科不想和中国开战,所以将损失数字秘而不宣。说简单点,就是死了都白死。

刚进入山区。科尔夫就立刻降低高,吓得僚机上的新手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冲上来靠近不停做手势。由于沟通不便,两机还差点撞到一起。“这个帝国主义白痴。”科尔夫吓得一声冷汗,重新控制好飞行姿态后。鄙夷的挥挥手让他回到原位。

伊16是苏联自己研制的一款单翼战斗机,机翼和机身大部分用木头制造,外形短粗狂放、度快,就是火力较弱只有2挺7.62毫米机枪。当然,它也有很多不足,比如没有无线电,编队飞行时要靠默契和手势。大编队时还要用信号枪。而且它很不稳定,尤其是阿富汗这种山多侧风和扰流严重的地区,训练时已经多次出现空中险情,还损毁了好几架。

虽然不适合山区。但科尔夫没得选择,因为飞太高容易被现。更糟糕的是,从喀布尔到法扎巴德38o公里,伊16最大航程只有81o公里。低空时耗油还会增加,所以只能最简单的直线来回。否则很可能回不来。

两架伊16小心翼翼贴着山脊飞行,大约3o分钟后,科尔夫开始担心燃油,因为油表的指针下降很快。此时,他的僚机应该也现余油很可能回不去,所以追上来后指指天空,意思让他爬高,利用气流节省消耗。

科尔夫本来不想冒险,但被他称为“帝国主义白痴”的僚机居然擅自作出向上爬升的动作,也不得不踩紧油门追上去。伊16爬上5ooo米高度需要六分钟,就是这六分钟,让科尔夫再也没法回到喀布尔。当他急追僚机时,东北面高空突然出现两个黑点!

“敌机!”

科尔夫摇摆机翼提醒僚机注意,然后手指放在机枪按钮上,摇晃操纵杆迅俯冲,希望降低高度利用高山深峡与对方缠斗。但此时,应该和他一样动作的僚机却还在木呆呆的爬升,不知道是吓傻了还是希望抢占高度。两架机翼上印有中国国徽和银翼标志的“化蛇”也现了科尔夫,立刻抛弃副油箱,如同见到兔子的猎犬般加冲了过来。“该死的。”沃尔夫被对方的冲刺度吓一跳,虽然无法知道具体数字,但明显比之前了解的要快。

他那里知道,这种以山海经中怪物命名的战斗机早已换装1o5o马力新动机,而且最早的帆木型号也已经全部被全铝制型号取代,度更是上升到每小时51o公里。空中作战,度和灵活就是生命,“化蛇”在这两方面明显高于伊16。而且中国飞行员明显是老手,现对手的状态一上一下无法互相支援,立刻先放弃躲避的科尔夫,全力对付上升的僚机。

几乎刚照面,两架“化蛇”的8挺12.7毫米机枪就打穿了僚机的机身,从沃尔夫的角度看去,只见身后头顶曳光弹练成火线,无情地从驾驶舱和机翼穿过,然后自己的僚机就起火冒烟一头栽了下去。

这一幕让他全身紧绷。很明显,对方度比他快,火力也更强,所以彻底绝了缠斗的心思,贴着山脊试图逃走。但两架好不容易逮到立功机会的“化蛇”怎能让猎物离开,长机呼啸着冲向他时,僚机则加向前,利用度优势想堵住逃窜航向。

身后的“化蛇”不断开火,一道道火线从机翼喷出。但科尔夫也不是好惹的,虽然无力反击但不停地左右规避飞行,还多次利用山谷俯冲下沉,也让对手浪费不少子弹。

不知不觉间,距离阿曼努拉中央军控制的北方防线不足15分钟航程,此时追逐的三


状态提示:第737章 再战阿富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