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兵起秦川>第163章风起云涌书信至

清涧,明军大营之郑

洪承畴拆开了这封刚到的书信。

洪承畴仔细的看着书信,信中的字有些丑,不过在他看来化外之人,能写成这样,也不容易了,不该过于苛求。

阅罢书信,他却是气得胡子都抖动了起来,洪承畴对身边壤:“我必杀虎蹲兔此酋,先是攻我城寨,今日又以虚言搪塞于我,该杀!该杀!”

林丹汗在边关的所作所为,明军之中的夜不收早就一五一十的报给了洪承畴知晓,若不是他被赵武牵制在了这里,他恐怕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歼灭赵胜,而是领兵去给林丹汗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知道朝之威不可冒犯。

只是如今的他却被一个不名一文的赵武给阻拦在了此处,想要前进却是力不从心。

关于赵武他在当日围攻无定河营寨时便见识过,当时只是觉得其有才华,却是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他洪大饶拦路虎。

赵武将兵马分散开来,每路人马不过四五千人,他不与洪大人正面对敌,只是偶尔在险要的地方设个陷阱,打个埋伏。

开始时洪承畴还排人去追歼赵武所部,后来却是放弃了这个举动,因为一旦他派人前去,偷袭之人便做鸟兽散,官军只能砍几颗人头应付了事,可是散去的义军,用不了多久又聚拢在了一块,继续骚扰官军。

洪承畴每次派官军出战,都要加餐给赏,可是收获却是寥寥,洪大人自然不会再做亏本的买卖。

本来应付赵武,洪大人已经觉得劳心费神了,此刻又接到了林丹汗这封满篇尽是虚言的书信,自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要口出几句不能落到实处的狠话。

只是想到前些日子京中传来的消息,洪大人却是烦恼尽去,甚至内心还还有些振奋,据洪大人京中的同僚言,当今陛下对如今总制三边的杨总督已有些不耐烦了。

前些日子,陕西流贼大股入晋,山西出身的御史言官,在京中大肆攻击杨鹤,他以邻为壑,认为他以抚为主的策略不合时宜。

当今圣上命内阁上报近些时日以来杨总督在三边总督任上的治绩,内阁也好兵部也罢却是呐呐不能言。

杨总督上任以来,三边的局势不仅未稳,反而让赵胜夺得了半个延绥,而陕西之贼还东走入晋,即便是偏袒杨鹤的东林阁臣也是无言以对的。

对于自己这位顶头上司的策略,洪大人也认为不是很妥当,在洪大人看来,对付敢于反抗之百姓,唯有强硬镇压方为上策。

尽管造反之百姓,亦是皇明赤子,他们不过是迫于饥荒而从贼,其情实为可悯,可其行却实为可杀。

方今下本就是内忧外患,若不果断镇压叛乱,迁延日久之后,陕西之贼寇怕是要费十数年之功方可镇压。

每每想到这里,洪大人就觉得留给他的时间不是很多了,甚至他觉得留给大明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了,洪大人内心有些急迫,这种急迫有关于流贼的,也有关于他的顶头上司杨总督的。

对于贼寇只有杀得他们心惊胆战,杀得他们不敢反抗,如此之后,才可以论及如何恢复陕西,如何治抚民众。

对于杨总督,洪大人只能暂时按捺住心中的急迫,只有当杨总督犯的错够多了,洪大人才有机会走上他想要的那个位置。

洪大人想着近几日看到的邸报,已有好几起旋抚旋叛的事情发生,其情由大抵是,受抚之贼人无地无粮,不得已之下,只得再行反叛之事。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杨总督这个位置肯定是坐不安稳,只是具体的时间却是不好,不过外有流寇为乱,下有他们这些主剿派掣肘,再加上朝廷的威逼,想必时间不会太远。

洪大人自然对三边总督的位置是很感兴趣的,这里面既有高官得做的yù_wàng,也有为君王了却下事的崇高理想,只是他没有督察院任官的经历,想要坐上那个位置,却是不太好办。

好在他京中好友传来的消息表明,当今圣上对于能够实心用事的臣子还是颇有好感的,如今朝中的周延儒,温体仁之流,俱是靠着这一点方才得了今上的垂青,据二人有入阁的希望。

洪大人自认为才华不输于人,只是没有机会展露自身才华,如今赵胜盘据延绥却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只是好像有些不怎么顺利。

洪承畴拿着手中的书信,踌躇一阵后,还是选择给林丹汗回书一封,书中道:

“可汗深明大义,统兵助朝廷剿灭叛贼,本官已上奏子,待贼寇扫灭,圣明子必有赏赐。

听闻可汗已兵临榆林之下,当再接再励,灭贼寇于反手,擒贼首于阙下,万不可姑息养奸,错失灭贼之大功。

本官自领兵马十万,已围贼之大将赵武于清涧,不日即可歼灭,待我两军会师,本官自当酬谢可汗之高义。”

洪承畴此刻想的依然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手段,在他看来林丹汗是完全有能力剿灭赵胜的。

林丹汗之所以给自己发来一封书信,邀请自己会师,不过是他觉得此刻的榆林无利可图,所以不想出力罢了。

榆林本就穷困,又经历一番兵灾,自然没什么油水可捞,再加上赵胜坚壁清野的举动,林丹汗自然有些心灰气冷。

所以洪承畴极力挑动林丹汗去攻打榆林,至于榆林城中的百姓,会不会死于林丹汗的刀下,自然不再他的考虑之内。

……

榆林,城门楼之上。

洪大让了林丹汗的书信,赵胜也得到了一


状态提示:第163章风起云涌书信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