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重生之全能网红>第277章小人物如何发家

王主任经过一番“坚持”与“争取”,在极短的时间内,既拥有了“一线铺面”,又有了全新的地皮,在同事们的眼里,真是“两全其美”,好事儿一个人都捞全的典型。

以前有多么的热烈的嘲讽王主任,现在同事们就有多么的羡慕他。

因为终于看明白了这家伙坚持不卖“老屋”的真实意图了。他是老早就通过自个儿的人脉和信息渠道,知道了自己家的“老屋”即将拥有6个“一线铺面”的事实啊。

同事们作为普通人的思维逻辑,不会去羡慕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富豪”,但会对身边“一夜暴富”的熟人,各种羡慕妒嫉恨。

原因很简单。就在没多久之前,王主任还跟同事们属于一个“档次”,过着差不多的生活品质。甚至可以说,王主任的家庭条件,还要比同事们落后一截。现在居然达到了他们几辈子都不可能达到的“富豪水准”,谁能坦然接受这种现实?!

王家以前家境不行,主要还是王家兄弟太多给闹的。

一共有4兄弟啊,王主任是老大,底下三个弟弟,各自都已经成家,娶了老婆。

生得最少的那一位,都生有两个娃。那就是王主任。

不要奇怪“王主任”身为公务.员,也能生2胎。他就算是个公务.员,仍然属于农村户籍啊,一直都没有迁出来,未曾变成城市居民。王主任打的,就是要多生一胎的主意。

按照当时的政.策,如果属于农村户籍,第1胎生了男娃,当然就只能生一个了。但第1胎生的是女娃,可以生第2胎。这不算是“超.生”。

王主任保留着农村户口,为的就是多要一个娃。

他运气也是上佳,头一胎生的女娃,隔两年后生的第2胎,就生了个男娃。如此一来,也就儿子双全,凑成了一个“好”字。

王主任两公婆都非常满意了。

而王主任的3个弟弟,一个在家务农,一个外出打工,一个则做生意。从事的职业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仨统统属于“超.生”成本不大,顶多受点“罚款”的自由户。

如果是“王主任”超.生的话,直接开除掉公职,这损失实在太大。

王主任三个弟弟如果“超.生”也就超.生了,那点罚款谁交不起?这就是在那个年代,为何“没有公职的农民”特别敢生的原因之一。

拥有公职的人士,老来可以有“退休金”养老,安享晚年。而农民老了,没有养老金,只能指望年轻时多生几个孩子,老来共同负担他们养老及患病的负担。

王主任的3个弟弟,做生意那位,生了3个娃;出外打工那个,生了4个娃;而在家务农那位,则生了5个娃……王家兄弟中,似乎有个规律,混得越是穷困的那位,就越是生得多。

那是多么的没有安全感啊。

如此一来,王家4兄弟,老大家总共4口,老二家总共5口,老三家总共6口,老四家总共7口,再加上王主任的父母,还有爷爷奶奶仍健在……这一大家人,合计30口人。

30口啊,当初都挤在两层“排屋”总计12个房间,那也是拥挤无比的了。现在“排屋”摇身一变成了“一线铺面楼”了,底下6个房间,相当于6个“一线铺面”,都租出去了。

只剩下二楼的6个房间住人了。

怎么可能挤得下那么多的人口呢?

平常时,老二和老三都举家在外地打工,或者做生意,而王主任也在镇府的宿舍中租有两间单间来住。

老家,只有老人和四弟一家人在住,才勉强能住得下。

如今镇上大搞“开发区”建设,王主任也算得上镇府里的主要“头头”之一了。不说要他如何“以.权.谋.私”,“便宜”的拿到4块地皮,这点手段王主任还是有的。

并不需要咋样的“人脉”,当时直接负责3处“开发区”工作的,就是罗国初。

王主任跟罗国初谈不上有多深的交情(这也是罗国初性格决定的。王主任属于“八面玲珑”之辈,谁都可以聊得来)。

但王主任也是镇里“委员”之一,享受副科级别的待遇。王主任身为跟罗国初级别相当的“体面人物”,向罗国初要4块“开发区”位置较好的地皮,难道罗国初能按照卖给别人的“高价”,卖地给王主任?

罗国初手里掌握了100多宗地皮啊,这些“回建地”,他通过各“生产队长”拿来之时,只花了1万元每块。因为罗国初要的数量多,几位“生产队长”,每人替他征到了十多块“回建地”,数量一多,就有较为可观的利润了。

罗国初总共花了120万,拿了120块“回建地”。

转手卖给亲戚朋友,就卖7万到10万不等的价格(参考地皮的面积,还有跟亲戚朋友的关系好坏)。

抬高了几倍的价格,罗国初卖地还是卖得轻而易举。因为拿地实在太便宜了。

100多宗“回建地”,可谓“供不应求”。

要知道,“开发区”也对外建了个“售地处”。公开对外出售地皮,价格在1500元每平方。也就是说,100多平方的地皮,拿下来要差不多20万左右。

罗国初才卖10万不到每块,便宜了一半不止了。当然很有吸引力。

现在是同事王主任家“求购”4块地。这王主任对于“开发区”的征地运作之类,也比较门清,罗国初没打算从他这儿赚太多的利润,免得在同事中落下不好的名声。

事实上,“地皮”卖得太贵,王主任也未必会


状态提示:第277章小人物如何发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