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唐好先生>第2章西市见闻

四周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这一场关乎学问的热闹,寻常可不得见。

老者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小性子,非但没有心生厌恶,反而觉得童趣难得,想了片刻,道:“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话音刚落,王文轩立刻叫道:“兔一十又二只,鸡二十又三只。”

围观的百姓俱是看向老者,待看到老者点头,轰地一声,四周便如煮沸的水,翻腾不已。

“小郎君,好样的!”

“小郎君,小小年纪便懂得算数,了不起!”

更有甚者出声叫道:“小郎君,可曾定亲?我表姑家的弟弟的叔叔有一女儿,年方十岁……”

……

王文轩登时红了脸。

如今天下初定,大唐帝国方兴未艾,百姓安居乐业,但与前朝,与更久之前的百姓一样,目不识丁的如过江之卿。如今王文轩小小年纪对算学一道便如此精通,实在是挠到了百姓的兴奋点,渐渐地,四周的百姓脸上涌出一丝尊敬。

老者笑道:“想必是你已读过《孙子算经》,也对,你既已精通算学,这本算学启蒙便不可能没读过,我便不再用书里的算学考校你。”

低头思忖片刻,抬头道:“有了,你听着。今有大军开拔,需招募民夫随行……”

老者正摇头晃脑地出题,忽然看到围观的百姓脸色一变,暗道不好,忙解释道:“诸位,这只是一道算题,当不得真!”

迎面而来的是无数嗔怪目光。

遭此一惊,原本已经开溜的人,又踏了回来。

老者摇摇头,又道:“大军日行百里路,民夫日行六十里,路程拢共千五百里,问:大军比民夫提前多少日抵达?”

王文轩舔了一口糖人,舒服地眼睛都眯了起来,老者话音刚落,他便答道:“十日。”

“果真少年英才!”

又出了几道,王文轩俱是对答如流。眼看时日不早,老者息了再考校的心思,对身边少年抚须笑道:“今日得见神童,不虚此行。你也莫要整日游手好闲,多向你大哥学学。”

那唤作遗爱的少年苦着脸称是。

老者从腰间取了一块玉佩,递给王文轩,笑道:“虽不知你家先生是何方大贤,但能教出你这样的少年郎,想必在算学一道上,必是极为精通。若有闲暇,说不得要往王家村一走。”

王二牛憨厚一笑,刚要拒绝老者的好意,王文轩又叫道:“老先生,先生的学问可不止算学呢!”

老者一愣,随即笑道:“是老夫疏忽了,能在算学一道精通的,想必其他学问也不差。”

王文轩小心翼翼地捧着手中玉佩,心知此物必定极为贵重,肉疼似的又递了回去,嘴里还念叨着:“那是当然,先生还教我们诵读《三字经》呢!”

“老夫送出去的东西,断然没有再拿回来的道理,你且宽心收下。”

老者佯装不悦,王二牛见贵人发怒,吓得心惊胆战,忙自称谢。

见王文轩将玉佩小心地装进了怀里,老者这才笑道:“老夫也算是熟读四书五经,不过这《三字经》倒是从未听过。”

王文轩得了宝贝,喜笑颜开,当下背持双手,作大人模样,开始卖弄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老者的表情渐渐凝重起来,竖耳倾听,生怕遗漏只言片语。

四周围观的也有读书人,此时听到王文轩背诵三字经,俱是一阵错愕。有性子急的,早已拿出纸笔,急速记下。

待背到“首孝悌,次见闻”的时候,王文轩已经是磕磕绊绊,又到“三纲者,君臣义”,终于是记不清了。

“我,我记不太清了……”

王文轩羞得满面通红,此时心里暗恨,早知道当初就应该好好背书。是了,这便是先生常说的偏科罢?

他羞得不敢抬头,却没注意到,周围早已是鸦雀无声。

老者抚须的细长手指如雕塑般,凝然不动,四周的读书人,也都闭上眼睛,一阵摇头晃脑,似是已沉浸其中。

“啊哟!”

原来是老者心情荡漾之下,不小心扯下了一根胡须,心疼地在手指间拨弄着,心情倒也随着疼痛平复下来。

算数虽贯穿民生,乃至军机大事,但在真正的学问人看来,终究是小道尔。不曾想今日闲来无事,来西市闲逛,却有如此意外收获,说不得大唐又得一位入世大儒。

老者将王文轩所背诵的文字细细回味了一番,只感觉如琼浆入喉,妙不可言,不禁抚掌笑道:“这三字经浅显易懂,读来却朗朗上口,以通俗之文,晓仁义之事,令师真乃大才也!”

王文轩骄傲地仰起头,先生得到别人夸赞,他也是与有荣焉。

“先生懂得东西可是多着呢!”

“小郎君,我等甚是仰慕,欲随郎君前往拜访令师,不知可否?”

一位读书人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手里捧着一束布条,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字,却是方才王文轩背诵的三字经。

“我家先生……”

王文轩正要开口,冷不丁被王二牛拽了一下。

王二牛朝四周拱手道:“先生平日里喜好清静……”

那人一阵惋惜,叹道:“可惜,不能当面聆听大贤教诲,实在遗憾。”

老者微微一笑,正欲开口,忽然人群一阵骚动,一个宦官满头大汗地挤了进来,朝老者施了一礼,神色恭敬:“


状态提示:第2章西市见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