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游侠传>二十三、初战宛城(下)
生牛犊不怕虎,有了犄角反畏狼。人成熟了,经历广了,考虑更全面,顾虑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嗯,有此一锏在手,下次她也占不了你什么便宜。”我我摸摸锏体中间的那道细细的凹槽,“居然还是凹面铜锏。”

锏不过是诸兵器的一支,但就这么一支里。也分好些不同的类型:有八棱锏、平棱锏、浑圆锏、狼牙锏和凹面锏等各种不用的分支。

所谓凹面锏。就是四方型的锏身上,熔练出两道笔直而较深的长槽,是故得名凹面。

锏的主要优点就是本身沉重,击打力量特别强,尤其骑在马上对冲时,如果中了对手的强力锏击,不死也会重伤。

这一优势要到甲胄出现质变。普通刀剑根本无法再给予对手重创的隋唐时代,才被军事界的专家们真正发现和广泛认同。

所谓乘风才能破浪,外界环境不酝酿到成熟阶段,光有主观愿望也是无用。

汉末短兵器的主流就是刀和剑,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阿昌这种迥不同于其他武将的大力少年,却更需要标新立异。

“来。给我练练你的锏法。”我把铜锏交还给他。

阿昌应了,双手抱锏,施个肥诺,身形一矮,两臂一摇,开始演练他的锏法。

我睁着眼,一眨不眨地看着他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越看我越诧异:“阿昌会的锏法,居然是二十四法。锏中至尊。不传之诀。”

锏自春秋时期被发明之后,在兵器谱上的地位就一直很低。无论军方还是民间。均视其为三、四流的偏门兵器。这种偏见使得它的发展也是困难重重,长时期得不到各时代的名家高手的重视,因此,比起刀、剑、鞭等短兵,锏的使用技法非常之少。五千年流传,一直到我所处的那个时代,都没有几套真正成型实用的锏技。

只有二十四法,金锏二十四法!

金锏二十四法,是唯一有高级武学价值、能跻身于武文化之列的锏中绝技。

我看着阿昌娴熟地击刺点撩滚,拦格扫压劈,暗暗摇头:“跟我的无常十一戟一样,这门金锏二十四法,也是汉末时已进入到成熟期,以后再也无法真正的损益更改了。”

阿昌虽然没有完全显露这路锏法的面目,但我从他手势、脚步及身法转换等方面,看出他的确是得到了锏法的真传。

我所知的资料,金锏二十四法是在秦汉间逐步成型完备的,没想到阿昌真能学到这套锏法。

演练这种运动过程一般都是非常快的,高手也不需要多看既知其优劣所在,外行看再多也只是瞎凑热闹。

没过两分钟,阿昌练毕,锏压左臂,向我拱手致意。

我点点头,气不长出,面不更色,不愧呆头鸡一头。

“很好,你有此佳艺,想学宋亮的马槊,他也并不吃亏。”

阿昌愣了半天,问:“爷,你是说……小的拿锏法跟他换马槊术?”

我翻他一眼:“不然你以为他怎么能把自己的绝活教给你?老话说,教了徒弟,没了师父。你也不会希望他下……去没饭吃吧?”呸,什么下岗。

阿昌摇摇头:“可是……这锏法……”

“这锏法怎么了?”

看到他这种表情我就心里不爽,什么啊,跟视窗xia似的,有点小干货就牛叉起来。

“小的……没跟甘爷说,不敢乱传。”

我一听,这很好办啊!

“甘将军那边,自有我去跟他说,你就不用管了。”

阿昌挠头抓耳,吭吭叽叽,满脸不乐意的样子。

我心头连哼三声,忽道:“把锏给我。”

阿昌不明白我的意思,愣愣把手中凹面铜锏双手递给我。

我一把拽过,道:“看着。”

左侧一转身,左掌横撑,护住身体上盘,右手铜锏自上而下,斜斜歪剁下来。

阿昌惊呼:“武王枭纣?”

锏意未停,我左臂微沉,右掌骤一抖腕,铜锏径向外侧平推而去。

阿昌更加惊震:“……甘罗横行。”

枭推截扣,架盖卷翻。我连使八招。

阿昌到最后几乎直楞如鸡,开始哀号:“……子胥卷楚……白起翻赵……爷,你怎么全会啊……啊……啊……”

耳朵里实在太过嘈杂,我不耐烦继续听,随即松了架子,扔掉铜锏。

“阿昌,如何?”

阿昌愣仲许久,忽然跪地,战战兢兢:“爷。您渊博如海。深无可测。小的知道错了。”

我撇撇嘴:“武功到了你这种水准,想要更上一层楼,为难的地方,其实并不在你是不是又学会了几种秘传绝技,掌握了几门新奇心法。而在于你是否有容纳天下、收放自如的胸怀。不错,宋亮的马槊之道,我亦能传你六、七分。但我之所以一定要你去向他学,就是希望你在掌握新的武技的同时,能提高心境上的修为,认识到相互切磋攻错的进步之道。”

阿昌这家伙表面呆如木鸡,一半是因为他自闭的性格,另外一半。却是因为他自负绝技,过于自大,不屑与他人沟通交往。他这个问题我早就有所察觉,不过一直没能有合适的时机点点他。今天也是被他假痴不癫的态度激得有些恼怒,干脆狠狠给他砍上一刀。

我使的几招,都是二十四法中号称不二传的厉害招数,阿昌刚才演示时一招都没用过,肯定不是临时偷学他的。而且。虽然我只是随手摆个架式。但心法锏意却是清清楚楚,半分不差。阿昌自然瞧


状态提示:二十三、初战宛城(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