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雏鹰的荣耀>第211章 196,帝国
但是普希金的情绪也随着自己的言辞而渐渐地高昂了起来,说到动情处,他的嗓子甚至变得嘶哑了起来。

“除了是斯拉夫人之外,俄罗斯帝国也是东正教徒的保护人,正因为有它的存在,如今所有的正教徒都已经自由地保存自己可贵的信仰,不必担心被当做异端或者异教徒所驱逐和残杀……您难道不愿意承认吗?如果没有帝国的存在,或者如果帝国衰败了,苏丹会以何种手段来对付它境内的正教徒?它又会以何种恶毒卑劣的手段,去毁灭我们的信仰?您当然看得到这样的后果,所以您也应该承认,没有我们的存在,斯拉夫民族和正教徒将会重新承受他们在历史上的灾难,俄罗斯帝国必须屹立在那里,才能够避免一切的毁灭!”

普希金绞尽脑汁构思的回复,巧妙地避开了俄罗斯与波兰的单独矛盾,而是为帝国本身的存在和壮大来辩护。

他当然知道,帝国的所作所为有太多的污点(许多污点连他自己都看不惯),所以他就决定越过话题本身,从民族和宗教来论证俄罗斯帝国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必须性。

而他所构思的辩护,最终也将成为俄罗斯帝国官方为自己辩护的主要理由。

在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越发深入,和科技文化的跨越式发展,西欧和俄罗斯的发展差距一度越拉越大,而这时候,围绕在俄罗斯身上的“打败拿破仑”的光环也早已经褪色,西欧的人们也逐渐对它产生了难以抹消的蔑视。

俄罗斯人自己也知道形象太难看,在西欧人看来这个国家专制残暴、野蛮粗鄙,还盛行着西欧早已经废除的、万恶的农奴制,为了给自己辩护,它最终为帝国的存在找到了两个最有力的辩护理由——那就是“斯拉夫”和“基督徒”。

在这种语境下,帝国再坏,至少也是斯拉夫民族和东正教徒的最后堡垒和坚实依仗,如果帝国衰败甚至灭亡,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就将是最可怕的灭顶之灾。所以,任何想要维护斯拉夫人和东正教徒的爱国者,哪怕再怎么样对帝国心怀不满,也应该团结在罗曼诺夫皇室周围,为避免这一切灾难而努力。

虽然这种辩护词看上去并不怎么靠谱,但是但从后来发生的种种历史来看,居然算是说准了。

在俄罗斯帝国崩塌之后,斯拉夫人所遭遇的大饥荒大屠杀也接踵而至,甚至不止一次两次,东正教徒也同样遭遇强制迁移和民族屠杀等种种暴行,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原本已经进入历史垃圾堆的“帝国”,在俄罗斯人的精神当中,反而重新焕发出了生命力,许多人突然又成为了帝国的支持者,也就是所谓的皇俄。

在本质上,他们不是在面向未来,而是在追逐往昔的泡影,追逐那个全世界因为畏惧俄罗斯帝国而畏惧斯拉夫人的幻影——尽管这其实不过只是刻舟求剑罢了。斯拉夫人的衰败已经积重难返,一次次的自相残杀,让它再也无法回归黄金时代的往昔。

普希金当然不知道,他在仓促之间构思的辩护词,居然会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生命力,但是至少在此刻,他对自己的辩护非常满意,并且心安理得地安慰了自己。

帝国确实现状不好,但是帝国本身却有着无比珍贵的存在价值——所以,要尽全力维护帝国的存在,不好的地方寄希望于将来,这样说得通,至少可以说服他自己。

当然,他说服不了满怀怨愤的肖邦,说服不了波兰人。

波兰人虽然同俄罗斯人一样属于斯拉夫人,但是因为历史上的积怨,从未把自己视作和俄罗斯的斯拉夫大家庭的一员,波兰人之所以坚持天主教信仰,也恰恰是因为维持自身“区别于俄罗斯”的特质。

所以,无论是高喊斯拉夫利益,还是高喊基督徒利益,俄罗斯帝国都永远无法拉拢到波兰人(倒是成功地拉拢到了高加索和巴尔干的斯拉夫人)。

于是,随着普希金拔高话题,以历史的高度为帝国辩护,两个人的辩论也彻底沦为了鸡同鸭讲。

不过这也正常,每当对立的两方政治性的辩论,最终都会变成鸡同鸭讲——两方往往会坚持自己的意见,这种辩论也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显示自身的“正确”,因此,每一方都会大声高喊自己的正义,并且无视对方的反驳。

肖邦当然知道这一点。

他也当然不会天真到自己可以靠着口舌之争,说服俄罗斯大诗人同意自己的观点,他只需要在他面前喊出波兰人的声音就足够了,这种精神上的反抗,就是眼下作为流亡者所唯一能做的事情。

“普希金先生,您确实口才了得,但无论您怎样用花言巧语来为您的祖国涂脂抹粉,您也无法掩盖此刻它身上沾满的血污!也许此刻,我的祖国注定将要沦亡于俄罗斯帝国的铁蹄之下,但是只要波兰人还存在于波兰的土地上,那我们的反抗永远不会终结,波兰也永远不会灭亡!”

在高喊出这句口号之后,他又重新平静了下来,然后以冷淡的礼节,躬身向普希金行礼,接着不等对方回应,他转身就走。

他的身躯瘦弱单薄,但是至少在此刻,他的背影却显得决绝而且有力,带着毫不动摇的决心。

“虽然无礼,但毕竟是个可敬的人!如果换一个时间,我也许会和他交朋友吧。”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普希金心想。

虽然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输掉这场辩论,虽然他觉得自己用才智保护了


状态提示:第211章 196,帝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