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在心里叹了口气:他这小老弟,当初自己愿意跟他来往,也是觉得作为一个亲王,城府是意想不到的浅,有啥事都摆在脸上一看便知,如果再一细问,那肯定是连老底都翻出来给你看。
这康王的脾性,想必宫里那两位也都是一清二楚的,所以这也是自己两家来往多年、没啥影响的原因吧?
至于两家儿女的亲事,护国公之前也是跟家中老娘认真分析过的,国公府到他这里第三代,自己和驻守西北边境的老二,守成还是有余的,所以接下来的第四代,有那么一两个出挑的子弟就行了,其他的还是低调一些为好。
老大以后要承袭自己的爵位,自然需要有挑起担子的能力,老二家的宜河,听说在军中历练得很不错,自己也听回来的小四夸了好几回,那么这两家未来的嫡支发展,便要着落在他们俩头上。
所以当时给他们俩兄弟娶媳妇时,家中大人们都是精挑细选了好久的,宗妇长媳,品行、家世、能力等,缺一不可。
至于其他两个小子,挑选儿媳妇就简单多了,品行自然要好,家世可以商量,能力么,就跟自己的定位一样,守成就好,万不可是个有野心的,那就家宅不宁、生祸患了。
当然,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你说眼看着老大以后能成为国公、娶了个媳妇还是威远侯府的嫡女,你给以后只能当旁支的老二挑个门第悬殊的媳妇,心里也过意不去。
所以在康王早年间跟自己开始走动的时候,护国公就动了心思,只是那会儿康王毕竟年轻,国公爷觉得应该还会续弦,那这丧母的长女,可不知会被养成什么样子。
谁知康王竟然就这么一路单了下来,丧母的小郡主也被太后娘娘接到了宫里教养,这几年里,护国公跟夫人的心思,也是日渐坚定。
说实话,小四对郡主的心思,一开始也是他爹娘有意无意地撺掇起来的。两人总是时不时地在儿子面前提郡主,而且是不着痕迹地夸郡主、贬其他姑娘。
小四去西北几年,护国公两夫妻也生怕儿子断了心思,想方设法让他回来了几次、且特意安排了跟郡主的不期而遇,平日里的信中,也是时不时要提康王府那么两句的。
偏巧这郡主生的也是花容月貌,性情温顺又没有架子,随着小四在军中光棍日久,偶尔回来见郡主这么惊鸿一瞥,自然是渐渐萌了情愫。
康王心思浅,跟自己来往多,稍微一引导,便就主动往儿女亲家的路上想了。
本来是两家乐见其成的好事,眼看就要成了,谁知皇上安排了二公主这么一出,也是出人意料。
小四的这门亲事,先不说他自己喜欢谁,单是把二公主和康王府郡主这么放一起比较,那也是郡主更适合国公府。
理由也很简单,国公府要想继续在京城顶级勋贵圈里混下去,如今皇帝春秋正盛,还是不要跟皇子们牵扯上关系,尤其是成年的皇子们。
康王本身目前来看只想当个富贵闲王,只要康王自己以后不发昏、或者不被人拖进未来的立储浑水里,对小四来说,便是个顶好的岳家。
康王府郡主没有兄弟,幼年丧母,虽然名气上来说听着有点遗憾,但人家好歹是宫中太后的亲孙女,且多年养在慈宁宫里,就凭这一点,便能让谢家门楣有光。
而且从护国公的私心里,就算以后立储什么的有点纷争,或者被波及,只要太后还在,反正太后娘娘目前来看还是挺康健的,那么小四跟郡主这一家,就肯定会安安稳稳、太太平平的。
前朝覆灭也就是几十年前的事情,多少旧事如在眼前,都是教训哪,引以为鉴…
当下面对睁圆了眼睛的康王,护国公也是略有同情:
“王爷,此事也就咱们哥儿俩之间说说,毕竟这跟你们王府,应该没什么关联。只是这几天老哥哥琢磨着,安国公府远在西南,皇上总不会是临时起意想到他们的吧?二公主可是他的亲女儿,这嫁女儿,可说是比娶媳妇还得慎重,你说是不是?”
康王自然是深有同感,不停点头。
护国公便继续给他分析:
“所以王爷,这安国公府的宋昊哲,定不是如今落入了皇上的眼,可能几个月前乃至一年半载之前,皇上都已经派人考察过了,毕竟二公主今年都快十七了吧?我记得三皇子比小四还大一岁,那么今年就应该是十九了,礼部在给他筹备婚事,明年开春娶亲,对吧?”
康王有点想进去了:
“不错,只是之前没动静,跟咱也没多大关系。”
护国公点点头,又给他细说:
“而且以张妃和她父亲张大学士的性子,怎么可能放任二公主到如今才匆匆选婿?当初给三皇子选正妃的时候,估计就已经考虑到了,毕竟是皇家,二公主和三皇子又是嫡亲兄妹俩,这同气连枝的,必定是全盘打算。也就是瞒着二公主本人罢了。”
这倒是,张妃那个父亲是个城府深的,张侍郎又不是个能撑得起来的,自然就指望靠三皇子这尊贵外甥来撑起张家未来的希望了,这事自然跟张妃不谋而合,父女俩当然是早早就想到了这些,哪里还会到现在还要跟个康王府的郡主抢夫婿?
这么一想,细思恐极啊,康王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合着自己事成之前上蹿下跳气急败坏,事成之后又沾沾自喜春风得意,落在宫里皇兄和张妃两人眼里,怕不是跳梁小丑吧?
这跟斗蛐蛐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