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占领托布鲁克之后,隆美尔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入城仪式。德军的汽车沿着公路一路向前,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一般。而公路的边沿上,德军的坦克也烟尘滚滚的前进着,看上去煞气十足,威风凛凛。
这一次北非军团大约抓了盟军3万1000名俘虏,其中包括了突然摇身一变成为同盟军的9000名澳大利亚士兵。这些士兵来自澳大利亚,自然不能再以俘虏对待,可是非洲军团依旧不敢把差不多1万人的澳大利亚部队就这么编进自己的战斗序列里。
于是这支澳大利亚部队奉命移防到后方去,和那些被隆美尔抛在后脑勺的意大利二流部队一个待遇——意思也再明显不过了:打仗我们不用你,麻烦你在后面修桥铺路别捣乱就行了,非常感谢。
洋洋得意的隆美尔终于吐出了一口浊气,他从大本营返回非洲之后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就以胜利告终。意大利人为了感谢法国人对此次会战的支持,甚至调集了一些二流部队,帮维希法国在西非殖民地重新占领了一些地区。
现在的意法两国好的蜜里调油,连带着德法关系也改善了无数倍。德国大兵在巴黎的消费能力简直让人咂舌,很多人不仅仅采购香水还有丝袜,甚至连美食和各种旅游景点的都放过,而生意最红火的,还是那些法国巴黎的特色景点“红磨坊”。
大批的法国人发现德国人的钞票好赚到了极点,他们只要拿出产品来,就能卖出去。帽子衣服鞋子婴儿车轮椅,只要你能想到的产品这些德国人都买。
于是这些来自德国的购物狂们拿着刚分发下来的法郎或者马克买东西,法国人就友好的卖东西,卖了东西再交税给维希法国政府,然后又被维希法国政府赔款给德国,德国人再发放这些赔款,让德国人在那里继续购物。
这看似简单的商品和资金流动,和直接抢东西也没有什么区别,却因为德国人让出了一部分利益给维希法国政府还有法国当地人,降低了当地抵抗的程度——大家都拿到了好处,不少人还发了小财,这样一个环境下,再煽动人民起来与德国人作对就不太容易了。
西非的部分殖民地回归法国统治,这给法国人民提供了振作的理由,德国在法国的快速推进给当地人造成的创伤不大,这成了亲德人士的本钱。于是一种论调在法国高层里悄然诞生:德国人需要法国的支持,我们最终会演变成盟友,德国人的侵略也终究会结束!
事实上剥削和掠夺并没有减少,而是被稀释并且转移到了不为人知的一些非敏感领域。法国维希政府亏欠德国的大批战争赔款还有驻军经费,都要以钢铁还有煤等矿藏来偿还。这些东西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并不息息相关,所以引起的反抗没有直接剥削来的那样强烈。
隆美尔站在自己的汽车上,检阅着自己军队组成的滚滚钢铁洪流向埃及方向开进。他距离自己的元帅军衔已经无比接近了,在他和开罗之间,只有美国的巴顿还有英国的蒙哥马利手里那么一点儿部队了。阿拉曼战役即将拉开序幕,而这一次,隆美尔的部队强大无比。
“将军先生,您的部队在托布鲁克大获全胜,抓了2万多名俘虏,解救了9000多名澳大利亚盟友部队,您现在能否预测一下,德意非洲军团攻下埃及,需要多长时间呢?”一名记者显然不太习惯北非的天气,他穿的衣服已经被风沙吹的凌乱,手里的皮本子也因为风的原因来回翻扯。他拿着笔的手按着被风反动的本子,仰着头看着站在汽车上的隆美尔。
隆美尔的汽车上满是斑驳的痕迹,每天在沙漠里飞驰,质量再好的汽车也会被风沙侵蚀。和柏林那些将军的汽车比较起来,同时发放给隆美尔的奔驰将军敞篷座车,现在已经和历史文物一样满目疮痍。
汽车的挡泥板上先是因为雨水天气赶路的缘故,里面贴满了泥沙,然后又因为干燥和风的原因,带着汽车上的油漆大片脱落,汽车的底盘上锈迹斑斑,和柏林大街上能看到的军方崭新的汽车大相径庭。
隆美尔原本是眺望着远处正在隆隆开过这里的坦克部队的,他的目光里充满了笑意。听到有记者上来问他的话,于是低下头来看向了问话的人。那是一个意大利记者,他的问题隆美尔第一次听到过,很新奇。
德国的记者基本上都在帝国宣传部的掌控之下,他们的问题都是上级统一发放的,避免问到军事机密或者尴尬的问题。这些德国记者训练有素,喜欢拍照却很少说话提问,他们把英勇无畏的德军形象传递会国内,给帝国神圣的对外扩张战争造势。
意大利记者抬着头看着隆美尔,希望隆美尔回答这个问题,如果隆美尔好大喜功的说出具体的时间,那么这条新闻绝对会轰动整个意大利王国。
“我无法告诉你什么时候我们的军队会进入埃及,也无法告诉你我们攻下埃及的具体时间。我能告诉你的只有一个信念,一个这里所有人都铭刻在骨子里的信念。”隆美尔想了想开口说道:“我们用一切去争取胜利!这就是我唯一能告诉你的。我们停下来是为了胜利,我们死去是为了胜利,我们前进是为了胜利,我们杀死对手同样是为了胜利。”
他说完,就继续抬起头,看着远处不停前进的装甲洪流,每一名士兵都在向他招手致意,包括意大利m13型坦克上的加里波第将军的黑衫军。和德国人的坦克相比这些m13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