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呵……”身边一位贵女以帕掩嘴笑道:“看来玉儿妹妹还是真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啊!这丞相大人若是在京都,每日必是要上朝的,想见相爷,还是不难的。”
玉儿有些恼怒,但周围都是身份尊贵的管家子女,她不好发作,只好瞪了那女子一眼,然后与她阿娘说话去了。
“相爷身边的宋国五皇子样貌也是一等一打的啊,看他与我们相爷坐在一起,也丝毫不逊色啊。”一位贵女把话题从百里青阳身上转移,很快她们就开始讨论起宋景学来。
“我听兄长说啊,这宋五皇子可是三岁能诵《百家姓》,五岁能背《千字文》,七岁可五步成诗,十岁便可难倒大家陈柏文老先生呢!”
“那又有什么!他不还是没有志气的家伙!”一名青衣少年看着宋景学的背影,十分不屑,他崇拜的是文能以笔定天下,武能护一方安康的人,就比如百里青阳。
“宋五皇子哪里没志气了?就因为他没选择做他们宋国的太子?广昌兄,你这未免有些偏见了。”说话的是吏部尚书的嫡子,名唤骆常清,子承父业,也在吏部当值。
唤文昌的男子是户部尚书的二子,平时与骆常清较好,是自小的玩伴。“学而优则仕,而且他身为皇子,却从未听闻他在政治上的功绩,那空有这满腹才华,其实连街上的写字先生都不如。”
“那就不能有文人了吗?他们本身就就对政治不感兴趣,还不能做个逍遥雅士了?”另一位男子接着说道。文昌冷哼一声,“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那松五皇子既然生在皇家,哪有独善其身的道理。”
众人议论纷纷,坐在前面的几人,武功都是比错的的,后面的谈话他们自然能听到,但没人说什么,都在低头喝着茶,深色各异。
没想到还是故事的主角宋景学先打破沉默,他看着百里青阳错半步的地方,竟然也摆了张椅子,出口问道:“百里丞相,不知那个位置,坐的是何人?”
百里青阳转头看向宋景学,他对这个五皇子还真有些好奇,他很像一个人,但那人的性子明显要比眼前这人要跳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