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夏侯渊、曹洪的意见,此时曹军中能够反驳的异性将领也就只有徐晃、于禁、张郃三人而已,不过徐晃和于禁一个在监视雷铜军与魏延军大营,一个则负责驾驶下辨城并保护粮道,此时并不在大营之中,而最近大败两次小败一次又被降了职的张郃此时也不敢多说什么。因而在夏侯渊与曹洪的意见之后,军方将领即使有意见也只是附和夏侯渊与曹洪二人而已。
将领一方的意见基本一致,接下来就是谋士文臣一方的建议了。
“魏公,在下以为还是先后退几日重整旗鼓为妙,刘备军至,不可速败,而固山之敌见到刘备援军到来,士气振奋,我们若是强攻,敌人必然死战,即使能够击败固山蜀军,我军也必然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况且此地地形复杂,不利于大军展开,更不利于骑兵发挥,因而不若暂时后撤,寻找地形平坦处立营休整,同时以骄刘备军军心,而后寻找破敌之机。”张既出声建议道。
因为长期坐镇雍凉,张既对于原本属于凉州一郡的武都郡的情况还算比较了解,也更清楚曹军对于刘备军而言最大的优势是骑兵。别看曹军不小心被张苞吃掉了两千骑兵,而且刘备军似乎还有了一定规模的骑兵部队,但是在骑兵的力量上,刘备一方仍旧无法跟曹军相比,只要能够发挥出骑兵的优势来,哪怕是曹军再损失连三万人,仍旧也能够击败刘备军。只是如今大军屯在固山脚下,附近的地形并不利于曹军骑兵的发挥,搞不好还很容易令骑兵陷入死地,因此张既才从骑兵优势的角度提出了后退的建议。
“此言差矣!”张既话音刚落,立刻便有人出言反对,反对的人是刘晔刘子扬。因为汉室宗亲的缘故,刘晔在曹操军的地位有些尴尬,所以不论是为了自保还是出于真心实意想要帮助曹操的心思,在面对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备的时候,刘晔都必须要表态,而且态度一定要坚决。
刘晔开口道:“固山之敌已经半残,绝对不敢出营下山攻击我军大营,否则只是自寻死路而已,因而我军只需派出万余精兵,便可将其看住,主力大可直接面对刘备军。刘备军虽有三万,但其中大部应为新附之兵,战力堪忧,刘玄德带兵,鲜有胜绩,张益德、马孟起又只有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并不足惧,只要主公以泰山压顶之势亲率大军发动攻击,刘备军必然大败,刘备一败,则固山、下辨之敌之日可破矣!”
很明显,刘晔的策略与夏侯渊、张既等人的都不同,刘晔的方案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斩首行动,欺负刘备军心不齐立足未稳,想要一举击破刘备。只要刘备被击破,那么短时间内没有援兵的固山、下辨成蜀军必然士气低落,甚至投降都有可能;而要是能够击杀刘备的话,哼哼,刘备可不是子嗣已经成年并有了一定威望的曹操,此时刘备的义子刘封虽然年长有立了不少功勋,但是却不被关羽等人认可,而刘备亲子刘禅还不到十岁,更是不成事儿,要是刘备一死的话,刘备集团内部立马地震,新定的益州恐怕也会立马造反,到时候,曹操完全可以依据平定益州,进而窥视荆州,说不定还可以逼降关羽,到时候,再平定孙权也不是问题。
不得不说,刘晔的这个建议一举抓住了此时的刘备军也是整个刘备集团的软了,一旦成功的话,效果立竿见影,几乎是天下可定,只是问题是,刘备真有那么容易对付吗?至少说,与刘备打了几十年交到的曹操听了刘晔这番话之后只是笑笑而已,并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拒绝,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表态显然意味着否定。
刘晔说完之后,大帐里有分量的谋士就只剩下了司马懿、蒋济、辛毗与贾诩了,因而曹操最终把目光投到了这四个人身上。
见曹操对于众人的意见一直不置可否,司马懿已经猜到了曹操的打算,因而他只是谦虚的说道:“在下以为还是先行后撤较好!”
司马懿一直都不受曹操的信任,所以在曹操的麾下过的也很是辛苦,既不敢不出力,又不能表现的太过聪明,如何把握这个度,即使是对于司马懿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像今天这种情况,既然曹操已经有了打算,那么司马懿就决定顺着曹操的意思建议一下,然后藏拙了。
司马懿虽然藏拙,并不少曹操忌惮的蒋济却没有必要藏拙,不过蒋济这个人擅长的是着眼于全局的策略以及阴谋,对于军事却并不太熟悉,所以这个时候并没有太好的建议,不过,隐约中他也觉得或许撤退才是最好的主意,所以最终他只是说他也赞成撤退而已。
至于辛毗,作为跟曹操同时代的人,又饱经战阵,虽然说他所辅佐的第一个主子袁绍一家最终被他背叛了,但是毕竟有了这样的经历在那里,看起问题来自然也要深入不少也诡诈不少,只是辛毗本人的水平最多也只能算是一流末尾的谋士,限于本身资质的问题,也很难提出能够逆乱乾坤的计谋。所以最终辛毗的计谋也只是附和了张既的意见,寻找利于骑兵发挥的地点,利用本身精兵强将的优势,稳中求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