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娶朱媺娖这个事情,鲁若麟还是去信与李雪晴有过沟通的,毕竟是新人进门这么大的事情,不跟李雪晴说一下实在有些过分了,至少鲁若麟是这么想的。
李雪晴自从有了儿子之后,对于鲁若麟身边新添女人已经不是那么敏感了。说实话,以鲁若麟如今的身份和地位,只有三个女人已经非常难得了。
特别是张淑兰嫁给鲁若麟时,鲁若麟坚决不肯休妻,最终使得张淑兰不得不改名以妾室的身份进门,这点令李雪晴非常感动。
要知道张淑兰可是公爵家的嫡女,身份地位比李雪晴高了不知道多少。虽然鲁若麟从来没有计较过,但是李雪晴始终在心底里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
所以只要鲁若麟没有休妻的想法,自己的儿子还是嫡子,那么李雪晴对其他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在意。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思想与后世还是不一样的,鲁若麟这样的不仅不算渣男,反而是难得的有情有义之人。
所以在鲁若麟暗示李雪晴的正妻地位不变,朱媺娖进门不过是政治交易的一部分,李雪晴非常坦然的接受了这个现实。
现在她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只要把儿子平平安安的抚养长大,教育好,未来就充满希望。
随着鲁若麟的子嗣增多,押注下一代已经开始出现了苗头。在这场竞争中,鲁若麟的嫡子鲁恒辉无疑占据更多的优势。毕竟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华夏已经实行了几千年,大明更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难免会进一步加深世人对此的印象。
但是鲁若麟作为后来者,对于无任何条件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肯定是不认同的。择优继承才是更为稳妥的方式,否则鲁家的基业是否能够长存真的只能看运气了。所以次子鲁恒平和三子鲁恒亮其实都有很大的机会,只是外人并不知道罢了。
而这只是鲁若麟对于自身家族传承方式的思考,对于国家,可能这一套也不一定适合了。
如何让家族和国家同样长久昌盛下去,这是鲁若麟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现在暂时还不急而已。
在几方私底下沟通之后,最终确定朱媺娖以平妻身份嫁给鲁若麟,享受正妻的所有地位和待遇,就这已经是朝廷和皇室做出了重大让步的结果。
其实以这种方式与鲁若麟联姻,对皇室威望的伤害还是挺大的,只是朝廷和皇室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趁着婚事敲定的机会,朱慈烺顺势提出了安置永王朱慈照和定王朱慈炯的问题。
朱慈照和朱慈炯在朱慈烺登基之后一直留在皇宫,被朱慈烺时刻带在身边,从来不敢轻易让他们离开自己的视线,就是怕他们遭遇不测。
好在鲁若麟连杀朱慈烺的心思都没有,就更加不会把朱慈照和朱慈炯怎么样了。
只是现在朱慈照和朱慈炯渐渐长大,老是待在皇宫里也不是个事。当初因为北方战事紧急,接着京师沦陷,朱慈照和朱慈炯原本应该就藩的事情也就耽搁下来了。
如今局势表面上看起来是稳定下来了,也该考虑朱慈照和朱慈炯出宫的事情了。
朱慈照和朱慈炯想要就藩,这个问题肯定绕不过鲁若麟。没有鲁若麟点头,朱慈烺也不敢放两个弟弟出去。
正好皇家这次“委屈”嫁女,借这个机会将朱慈照和朱慈炯的事情提了出来。
鲁若麟对这个事情非常膈应,但是又不得不面对。
在没有改朝换代之前,朱慈照和朱慈炯依然是大明的亲王,这点是无法改变的。现在又成了自己的便宜小舅子,于情于理也不能再让他们继续待在皇宫了。
但是让他们外出就藩,鲁若麟肯定是不愿意的。
鲁若麟原本就对大明的分封方式深恶痛绝,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削弱那些宗室的特权,这个时候同意将朱慈照和朱慈炯分封出去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所以鲁若麟的初步想法是,先在南京城里置办两座亲王府,让朱慈照和朱慈炯搬出来住。至于就藩的事情,留到以后再说。
朱慈烺和朝廷肯定不乐意了。
以后再说,有不有以后还不知道呢,不如先把事情定下来,毕竟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但是鲁若麟就是不松口,借口国家战乱未平,实在不宜谈分封的事情,等北方平定了再考虑不迟。
这个也不是信口胡说毫无根据,大明的宗室大多分封在北方,除了开国之初,南方、特别是江南,一般情况下是不分封宗室的。
几番交涉无果,朱慈烺和朝廷不得不暂时接受这个现实。
朱媺娖对于自己嫁给鲁若麟反应非常平淡。
作为大明的长公主,朱媺娖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上要关心兄长朱慈烺,下要照顾好年幼的弟弟和妹妹,不让他们受到伤害。
在父亲和母亲不在的情况下,长姐为母,这份担子再苦也要挑起来。
对于嫁给鲁若麟,朱媺娖不像外界想象中的那么抵触。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已经看到了朱家皇室的危机。人心已经不在朱家了,天下换个主人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她只有两个愿望,一个就是看到李自成死,为自己的父母报仇。另一个就是希望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妹妹活下去。
非常巧合的是,这两件事情都与鲁若麟有莫大的关系。
要说这个世上还有谁能够杀死李自成,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是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