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跟在后面离开晋王府的刘宏明一言未发,心里却咂咂不已,这陛下一旦开始不要脸起来,再加上有个福王的前车之鉴,果不其然,这些个藩王没有一点办法,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朱慈烺在路上兴奋的对刘宏明说到:“大兄,你都不知道,刚刚本宫可担心坏了,要是晋王宁死不从,也可就麻烦大了。”
刘宏明摇摇头,确是信心满满:“不会的,他一定会顾忌的,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如此家业,晋王当然会做选择。
更何况晋王不是傻子,殿下背后的是陛下,陛下要是想对他下手,别说他一个小小的晋王府,就是整个晋藩都没有什么问题,如此情况,孰轻孰重还是拿捏的住的。”
朱慈烺倒是起了兴趣:“大兄,晋藩乃是大藩,传承两百多年,如何能拿的住啊。”
刘宏明四周望望,司恩识趣的落后许多,刘宏明这才一言一语说到:“陛下做不得的,李自成能做。
殿下,臣曾经启奏过陛下,要想真正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要是陛下下的狠心,大可以聚兵京师与流贼决战,只是陛下不忍让天下人在多受兵乱之苦啊,咱们陛下,是仁君啊,再者说了,其中风险太大,一旦不可控就是天大的问题,还是不敢啊。”
朱慈烺听完以后,嘴巴张的老大,突然不寒而栗起来。
是啊,无论那些藩王如何混蛋,朝廷父皇也都不能撤藩,尤其是那些大藩,即便是绝嗣,也要从近支中寻人继承,朝廷和父皇不能做的,可李自成能做啊,更何况他是反贼,本来就没有负担,甚至还很乐意。
刘宏明说的聚兵京师,实际上就是放弃北地,守住了京师,在京师反击流贼,就如同大兄所说的建奴入关,流贼本身大部分人意志就不坚定,顺风仗行,可逆风搞不好就是一溃再溃了。
流贼打下整个北地,首当其冲遭殃的就是各地藩王,高皇帝分封各地藩王时可是给了马上掌军的权利,相应的就有了守土的责任,虽说在永乐朝藩王就成了养猪政策,可是在名义上藩王还是要有藩国共存亡的。
若是流贼真的攻克北地,别的不说,晋,秦两藩首先要玩完,还有这几百年的其余支系郡王也逃不掉啊,还有那些富商大户地主,到时候朝廷在收回失地,这一下子不就富裕起来了,土地,这不就有了。
当然,如今的朱慈烺早就不是当年,这其中的巨大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别的不说,对整个北地的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浩劫,朱慈烺完全能够理解父皇为何宁愿出兵与李自成决战也不愿意选择这种打法,要是一城得失,先来父皇绝对不会犹豫,哪怕是背上了失地的骂名也要一战,可这,代价太大了。
况且,谁都不敢保证,那个时候,拿下整个北地的李自成到底有多强的势力,一路上的藩王豪强就是他李自成的钱财来源啊,到时候在京师决一死战,风险太大,绝非上策啊。
这有了钱,也就有了本钱,此次出征第一次军议也就正式开始。
这一次军议,并没有放在军营,而是放在了山西巡抚衙门,出席的有京营总督刘宏明,兵部尚书吴牲,御马监掌印监军方正化,监军王二喜,还有山西总兵周遇吉。
即便是山西巡抚蔡懋德也都无权出席。
主持会议的,乃是太子朱慈烺。
放眼望去,不是六部堂首,就是宫内大珰,地方实权将领,红袍仙鹤补服,红衣蟒袍,金色战甲,麒麟绣狮补服,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众人见过太子,朱慈烺则是抛出了议题:如何平定中原。
河间府留的兵马一方面是防备李自成狗急跳墙从真定府北上打入顺天府,一方面也是南下的桥头堡。
可毕竟河间府是一支偏军,能用的前提也是京营主力打的如何。
如今朝廷手中的人马加上晋军能调动了两万人,加上秦军,一共二十万人马。
所以,周遇吉作为武将,主张的是由山西入怀庆府或是河南府,与秦军汇合,在河南府与李自成决战,就是一个翻版的朱仙镇大战。
首先反对的,就是吴牲,吴牲可和周遇吉这个一门心思打仗的武将不同,他考虑的事情可多了,未先胜先虑败,一切打法都要建立在太子安全之上的,要是胜了还好说,要是败了该如何?
对面的李自成手上几十万人,就区区二十万人,哪怕有一战之力也不能放手全拨。
吴牲的建议则是绕道山西,从潼关出战,就算败了,退回潼关,凭借着潼关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还有可为。
刘宏明心里清楚,这是按照孙传庭出潼关的打法啊,风险系数低,就是这路途要花不少时间啊。
出乎意料的是,方正化并没有表态,方正化作为内廷中人,又是监军,吴牲本以为方正化会顾忌太子安全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这样一来,局势就基本明朗了。
方正化看起来深思熟虑,实际上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刘宏明身上。
朱慈烺也不忙表态,也在等着刘宏明。
至于王二喜,王二喜很有自知之明自己可没有什么发言的权利,乖乖在一边那凉快哪呆着,众人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一时间,刘宏明的态度变得格外重要,方正化心里明白,刘宏明才是真正拿主意的人,自己早早表态,并没有什么用处。
刘宏明心中做着激烈斗争,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回忆着这段历史,最终,刘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