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可以说是对国画一窍不通,艺考的时候也没有考,这节课我还一直逃课,能懂才是怪的。
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幅画,我就是觉得很漂亮,很壮观,仿佛怎么都看不够。
甚至,我下意识的就想用手去触摸上面的风景。
或许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审美,是每一个龙的传人都有的审美吧,这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的魅力。
“别碰。”老人家打了一下我伸出去的手,“墨迹还没干。”
“对不起,我有点没控制住。”
我怕感慨的道歉,赶紧收回了手。
然后又仔细的欣赏起这幅画来。
这幅画画的是崇山峻岭,画面下方则是一条蜿蜒的江河,远处的山峰虚虚实实,隐约还有**环绕山间,进出的山峰则是时而陡峭时而舒缓。
一幅画上,我竟然看出了多种心境,甚至都能感受到老人作画时候每一笔落下时候的心情。
这种感觉体验,简直比魔法还要让人惊奇。
缓缓流过山间的流水,仿佛真的在流动,但是却十分缓慢,不会给人以紧张感。
我惊讶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毕竟我也是通过艺考上的大学,所以一些基础知识我还是懂得,也懂得一些欣赏的方式。
我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告诉自己,这可能是自己没有怎么接触过国画所以造成的一种好奇。
而冷静下来,我回想着所有学过的绘画技巧。
用我之前学的那套西洋的画术放到面前的这幅画上。
首先国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只有黑白两色,就好像是太极一样。
反之我之前画的画都是用到无数的颜色,光是颜料就可以装一袋子。
没有那么多的颜色,怎么可能表现那么有感染力的画面,山峰不应该是绿油油的青色吗,
我本以为自己找到了国画的弱点,甚至还能通过自己诡辩给自己编造一套自己不来上课的理由。
但是当我用颜色这个点重新审视这幅画的时候,却发现了让我更加震惊的事情。
我本以为我看到的细节会是乌漆嘛黑的没什么层次跟纹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着这画面,却完全被吸引,那山峰错落,遮遮掩掩,加上云雾的效果,简直就如同活了一般。
黑色和白色的混合虽然单调,但是却被老先生画出了千变万化的感觉,我脑子里顿时就好像是生成了一个太极图,紧接着那句古话就涌进脑海,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黑白两色竟然就直接孕育出了无限的变化,让我自己都仿佛是置身画中。
我看到的山也不再是枯燥的黑白,而是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的山峰。
甚至我还控制不住的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觉。
我之前也看过很多的国画,但是我估计我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这么近距离的仔细欣赏,所以才会如此的收到冲击。
老人始终都没有说一句话,但面前的作品已经胜过了千言万语。
“觉得怎么样?”老人轻声问了一句。
我当时年轻气盛,脑袋里只想着不学这玩意,也想着要给自己的逃课找个借口。
所以我直接就来了一句,“国画这东西我觉得是太过于老套了,不说别的,光是画笔就这么粗,很难有细节的体现的。”
我说出这些话,也不是无脑的黑,是因为我之前在网络上见过有人这样评价过国画,所以就直接脱口说了出来。
其实我自己也清楚,国画的魅力在于它朴实简单之中透露出来的韵味和内涵。
就好像是我刚才被这画面所吸引一样。
我也知道说国画没有细节这个点,就是在故意抬杠,就好像是说一个汽车不会飞一样。
但是老人家却并没有因为我的抬杠而生气,反倒是笑了笑。
他没有解释,而是又把毛笔蘸了些墨水,之后走到我身边,俯下身蜻蜓点水的在画面的下方勾勒了几笔。
我清楚的记得,他真的就只是勾勒了几笔,我甚至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不过是短短的十几秒中,他就站起了身,然后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示意我再去看。
我疑惑的又走到了画作前方,低头直接看向了老人勾勒过的地方。
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老人不过就是在画面的下方,也就是那条蜿蜒的河流里面画了一个小船,船上还坐着一个带着蓑笠的渔人。
不过,看着老人这么自信,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是没有那么简单,所以我没有扫一眼就抬头,而是仔细的观摩起来那个新加上去的元素。
细看之下,我汗毛都竖起来了。
这条小船在画面中本来就很小,因为跟高耸的山峰做相互的呼应,显得画面更加壮观。
但是船小归小,确是五脏俱全,甚至就连船上破旧的样子都隐约可见,再仔细看船头似乎还站着一只鱼鹰。
而穿上的渔人也不简单,他手里拿着一根鱼竿,鱼竿上竟然还能看到竹节,而且水中似乎还隐约已经有鱼在咬钩了。
至于他身上的蓑衣,那种质感,完全就是毛笔刷毛的笔触。
若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不敢相信这真的使用这么粗的毛笔画出来的,而且还只是用了寥寥数笔。
我已经没法用语言来描述我那时候的心情了,当时我心中的傲气已经烟消云散,也不再想着给自己找什么借口。
“老先生,实在是对不起,我刚才不过就是信口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