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振奋新明>第八十六章 要想富先修路

1647年七月(农历)陕北的延川城骤热如火,这里的百姓们自虎威军进驻以后就忙个不停。先是忙着修城筑堡,接着又开始修路。

从延川城到马家河,再到振川城,近一百里地的砂石路,全线铺开来修。这几乎动员了附近所有的青壮。三四千人参与修路。以往的时候,这么大的工程肯定会惹的民怨沸腾。但这次不一样,虽然大家伙都很劳累,可心里却希望这样的工程能多一些。不为别的,就因为这次修路大家伙不是义务劳动,每天的工钱都现结,还管饭。

赵大山是延川县城旁边赵家庄的人,已经在工地上干了一个多月的活了。刚开始的时候,听说虎威军招人修城,他以为又是征劳役的义务劳动,就想着怎么逃过去算了。

可听同村的人干了一天活回来说,工地上不仅管饭还发了五十文的纸票子。对于纸票子,赵大山不以为意这玩意能当钱花吗?肯定是虎威军为了忽悠大家干活,开的白条。

但第二天的时候赵大山还是跟着去了工地,不为别的就为了工地上每天管的两顿干饭。去干活能把肚子混饱,起码也能给家里省下些粮食。

跟着修城队干了十几天活,赵大山拿到了五六百文的纸票。本以为这玩意也就是看着好看的费纸,不顶什么用。可听一块干活的工友们说,这纸钞真能买东西。只要到县城里新开的供应社去,就能当钱花,比铜版还好用。很多人拿着纸钞,都买了不少东西出来。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赵大山在下了工以后,也去了供应社。

还别说这供应社的东西可真不少,有最近几年时兴的搪瓷,毛布,打火机,油灯,也有传统的农具,粮食,食盐等等,反正是市面上能买的东西这里都有。

在供应社转了半天,赵大山看了一下货觉得都不错,就把花了五百文钱买了几个搪瓷碗和杯子,他觉得这玩意儿结实耐用,以前就想买可家里没钱,这会有了纸钞,既然能换东西那就给家里添置点。

除了买了些搪瓷以外,他还扯了三尺的棉布,家里的两个孩子一直没有衣服穿,这会总算能扯些布,让媳妇给他们缝件新衣服了。买了布后他又称了几斤盐巴,这是家里做饭必须要用到的东西。

本来他还看上了羊毛布,这种布厚实做了衣服肯定有暖和又结实。虎威军的人穿的衣服,就是用这种料子做的,看着穿上去精神的很。可是他的钱不够了,只能等下次再说。

出了供应社,赵大山看着街上有卖吃食的摊子,炸的油饼闻上去就很香。真想买一张尝一尝,但是手上没有钱。

正当他准备走回家的时候,突然听见摊子上老板的吆喝声:“油饼,刚炸的油饼,十文振川钞。”

难道这振川的钞票,在外面的摊子上也没买东西?赵大山有点心动,于是他跑过去问了一下摊主,钞票真的能买油饼?

摊主也是个生意精,一顿忽悠,赵大山就把剩余的百十文钞票都换成了油饼带回家了。

带着从供应社买的东西,和十张油饼兴冲冲的回到家。本来他以为媳妇会很高兴,结果没想到这婆娘,一边带着孩子们吃油饼,一边埋怨他乱花钱。把这几天挣的钱全给造没了。

挨了老婆半晚上的训,赵大山第二天到工地的时候,都感觉耳边还能听见老婆的埋怨声。不过这时候,他却一点都不敢耽误手里的活,生怕有个闪失,工头不要他干活了。

延川城修建的工程很快就干完了,这可把赵大山给愁坏了。工程一完,就再也没地儿挣钞票了。这几天他算是弄清楚了,发到手里的纸钞和银子一模一样,不但能在供应社买东西,县城的商铺和摊子上同样能顶钱用。看来这虎威将军真是个好官,对他们这种下苦力的人一点也不苛待,怪不得能打跑鞑子哪。

就在赵大山发愁以后没地儿挣钱的时候,虎威将军像是听见了他心里想的话。在修城结束后,并没有打发他们回家,而是让他们继续干修路的活。待遇和修城一样,还是每天五十文。

通过基建工程,带动经济发展,聚拢民心,是李振新能想到的短时间内,建立统治信心的最有效的方式。

这个效果确实很理想,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延川县大部分老百姓的民心就迅速被归拢到了虎威军周围。不说别的,振川银行发型的银币和纸钞就已经成了这一带老百姓通用的流通货币。

老百姓认同了货币,自然就认同了发型货币的政权。果然是要想富,先修路,这办法确实是好用。

修路不光能带动货币的流通树立政府威信,还能带动区域内的消费活力,最主要的是,修好的路还能加快调兵速度和运输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不二法门。

当然了这个办法并不是谁都能用的,李振新之所以有能力搞基建,是因为他有实业的支撑。通过毛纺织产品,搪瓷产品,石油产品等产业,能够挣来大量的钱,有了这净收入才能通过基建工程撒钱。

后世的中国能搞大基建,也是因为外贸实体经济能赚回来大量的外汇,经济收入长期处于入超地位,才有条件和能力干。

当然了不管是大明还是后来的满清其实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也是长期处于入超地位的,可由于政府没想到有效的办法充分发挥调动商业经济的繁荣,导致外贸带来的利润并没有有效的转化成国力的正增长,甚至还带来了国力的衰退。

本来是好事为什么起


状态提示:第八十六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