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岁岁不相离>第170章 最后

天启二十四年春,敬文帝驾崩。次日祭天厚葬,敬文帝去的突然,圣旨都未曾写完,只有一封勉强的绝笔,被奏成遗诏,以示天下。

大学士阁老与三公大臣,请先帝遗诏。遗诏先念发妻慕容氏贤良淑德,封为贤德皇太后。皇太后嫡出之子,废太子不适为国之君,幼子不堪重任。然国内忧外患,朕心戚戚。幸同宗室皇亲怀西王之子,性情坚毅,文才武略皆是成器。再有镇守边塞之功不可没也。思前想后,宗室血脉唯此一人堪当重任,可继大统。望新帝得此遗训,护锦国千秋万代国泰民安。

新帝次日登基,改国号为嘉和。同月发落天和公主,封皇太后嫡出幼子为安王,废太子为定王,四皇子为静王。

同年五月初七,边塞蠢蠢欲动,新帝御驾亲征,兵使边塞,贤德皇太后与三公代为监国。

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大军发兵京都城之际,安王拦住大军去路,被众人津津乐道甚久。什么样的市井传闻都有,最多的却是说这安王是为安黎公主,而在新帝的眼皮子底下有所作为。

百姓无不张望着看热闹,再有好事者说看到随行中还有一顶马车轿子,而安王拦截大军,就是为此。这轿子低调,行军打仗也不用坐轿子啊!

再留意京都城中女眷的动向,却发现本在将军府中的安黎公主并没有出现在送军的队伍中。此次出征随行的,江大人首当其冲。众人这才,联想到安黎公主头上。

夫君出征,安黎公主与江大人夫妻琴瑟和鸣,又怎会不来送行?

众所周知安黎公主与护国将军之子情比金坚,‘屡次’出征相随。可如今这边塞地域偏僻,一片荒芜,安王与安黎公主关系甚好,定然不愿让亲姐随去受苦。

也有的说安王不满圣上将皇位传给新帝,固然挑衅之。更甚的说是安王也想上战场立功,安黎公主知晓其事后,将人拦下。

而此时大军长途跋涉,已经离开京都城三天了,再赶五天的行程,便到边塞了。此时军营正在河边扎营整休。

公孙正名见赶路甚久,终于可以休息一番,才找到江知佑问京城之事。原先齐昭明拦住大军的时候,他也是以为齐昭月又随着过来了。

但是走了这么几天路,马车里有没有人他盯着看还不清楚?一车的货物满满的,哪里坐的下人?

“你家夫人没跟过来,你小舅子是怎的回事?”公孙正名指着马车,笑吟吟的问着。

自上次与花笙谈论这些后,江知佑再次要出征,自然比谁都正视这事。他并不是嫌齐昭月跟着累赘,而是觉得没有必要过来受苦。

而齐昭月之前的态度,太过坚决,他也不能让她先开口提到这件事。所以,出征的风声刚出,他就问她,“阿月可愿随我去边塞?”

然而他这问话并没有得到齐昭月的回复,她只是愣着看他半响,不确定的问:“你要我陪你同行?”

他当时微微一笑,点头道:“当然,这事说起来,还需要阿月配合一二。”

还不等齐昭月问他怎么回事,他就坦言道。锦国知晓边塞的动静。边塞蛮人在京都,也未必没有探子探听行踪。

所以在出发前,便可以先来个计中计。先在京都少部分人耳里,传出安黎公主会随着出征的消息。若是边塞那边的人信,自然会想打探事情真伪。等到大战锦国最后凯旋之际,这等人穷途末路打安黎公主的主意,也好借此谋划,将人一网打尽。

因此谋划。不管敌人中计与否,安黎公主都不能去边塞。若是真被劫持,两军相战,一国公主是为人质是何局面?

这说是谋划,可最主要的,自然是让她安好的呆在京都。江知佑自己说这主意是谋划的时候,都心中忐忑的不好意思。可齐昭月却是点头应下,说这谋划不错,没想到大军之战还能用的上她。

而江知佑和齐昭月都没想到的是,这装装样子的作态,在两军相战的最后,果真用上了!

“那我那公主表妹如今……”公孙正名看着江知佑,后者应道:“在佛寺中修身养性,顺便为锦国祈福,待大军归来。”

“她也是知晓我不愿她跟着出来的,皇太后娘娘怕阿月性子太倔,之后又找阿月说了一番话。”江知佑说着,回想起自己在宫中听到的风声。

据说皇太后娘娘,很是直白的劝说安黎公主,“安黎。你该知晓江知佑,他是个男子。男儿保家卫国,不说铁骨铮铮,便是再冷清的人也有些许傲骨,并不需你当做如何易碎的珍宝藏着。”

而她没有任何反驳,只是应了声,“母后说的是。”

“皇后娘娘将她劝住了?”公孙正名微微诧异的看着江知佑。

“为何正名兄就觉得,阿月一定是离不开我呢?”江知佑看公孙正名不敢置信的眼神,道:“阿月担忧我,是有她自己的顾虑。她说如今我身子骨好好的,又不似正名表兄般上阵杀敌,回来还兴许缺胳膊少腿的,她没甚么好担心的。坐在幕后看看戏,旁边连茶水点心都没有,她才不来受苦。”

“齐昭月果然这般说?”公孙正名嘟囔着,明显的不信,叫屈道:“就算这是实话也不能这么直白的说啊!”

“阿月还说泉州城的事,还不曾跟你算账。”江知佑笑看着公孙正名的反应。果然同阿月说的一样,咋咋呼呼的。

公孙正名顿时没了音,江知佑这时却是看向正方的军营,正然道:“琳儿的事,公


状态提示:第170章 最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