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重工崛起1980>第871章 默默地保驾护航

安装过程一直紧张忙碌到晚上八点半仍然没有完工,众人都纷纷表示说不累可以熬夜赶工,但王朝阳觉得天黑不适合继续安装,八连驻地照明不足,若是因为视线关系发生装配误差反而得不偿失。

于是众人把手上没有完成的部分做好标志,安置妥当,然后又用防雨布仔细盖好,这才回去休息。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纪志勇几人就起床开始做饭,众人吃过早饭后东方才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的工作便又开始了。

经过紧张的赶工,到了中午十分,全部零件终于安装完毕。

此时此刻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两个大部件,一个是火炮的发射装置,另一个是用于弹道调整的机械装置。

在此之前,由团长许中平亲自下令,已经从炮兵连运来一架长矛榴弹炮,这个属于标准型。接下来王朝阳等人要做的便是将标准型的发射单元拆卸下来,然后将新型的发射单元以及机械弹道补偿装置安装上去。

这是模块化设计的精髓所在,也是新型火炮能够实现的基础。

说干就干,纪志勇等人已经开始动手,不大功夫便将标准型火炮的发射单元拆卸下来。

加强型的发射单元,仅从个头上看就比标准型的发射单元大了三分之一。在设计发射单元时,王朝阳为了增加炮弹的离膛速度不得不增加管身的承压能力,优化炮弹地比动能,最终结果是将炮管的厚度增加了足足4毫米,炮管总长度达到五米,这就使得只是炮膛增加的重量就超过五百公斤,其他辅助装置零零散散加在一起,总的增加重量超过一吨。

好在本次用来运输的货车中,有一辆带有自卸式随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的额定载重达到8吨,要不然对这个大家伙还真是一筹莫展。

加强型的发射单元安装完毕后,则需要安装机械式弹道补偿装置,这个装置的重量虽然不如前者,但安装难度却不小,洪道斌全程都在大声提醒众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一步该注意什么……

当机械弹道补偿装置也安装完毕后,洪道斌的嗓子已经哑的说不出话了。

但看到眼前耸立起来的庞然大物,这位军工研究所的所长,开心的像个孩子。

主操作平台高度超过两米,炮管高度超过五米,粗犷的机械外形之下包含着数不清的精密零件,算上整个发射平台,总重量已经超过70吨。

这个大家伙已经不具备了战场快速转移的能力,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有一个惊人的优势,那就是射程!

有望超过120公里,甚至是150公里。

“我的天呀,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火炮,世界上还有这么帅的武器!”纪志勇仰着头,望着眼前高高耸立的大家伙,痴痴的说道。

“是呀,确实很漂亮。”洪道斌轻轻地抚摸着新型火炮的轮廓,竟然有种爱抚自己孩子的样子。

“开始准备射吧,你们不用激动,接下来至少半个月,咱们都要跟这个打铁驼子朝夕相处。”王朝阳对众人提醒道。

接下来的试射需要半个月时间,这并非王朝阳夸大其词。

在此之前,王朝阳已经把测试纲要撰写完毕,测试项目超过20项,平均每一项都要发射3~5次,而每一次发射并不是简单的开炮,在开炮前后,需要有大量数据采集,这些数据才是王朝阳想要的。

火炮的额定射程在120公里以上,对于这个通讯极不发达的年代,距离造成地困难往往最难解决。

简单的例子,火炮的发射地点在八连,那么就需要把靶场的位置设置在距离八连120公里意外的位置,这意味着每次开火前后都有大量地信息要交流和确认。

在团长许中平的大力支持下,八连和靶场之间已经拉上了一条军用电话线,但实际进展过程中还是会困难重重。

当然,即便是困难重重,但试射工作还是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高密度地重复性工作,容易给人造成疲劳。王朝阳料到,实际试射过程中,必然出现各种状况。

但实际过程,要不远比王朝阳料想的要顺利……而王朝阳很清楚,是那些人在为试射过程保驾护航。

洪道斌年纪接近六十,体力是整个团队中最差地一个,但为了亲自监督,还是不辞辛苦的奔波于八连和靶场之间,为了尽可能地缩短时间,他每天至少有两顿饭是在颠簸地车厢中完成地。

再比如纪志勇,为了准确测试火炮炮管的温度,每次在发射之前和之后,纪志勇都会爬上炮膛测量炮口位置的温度。要知道发射之后,炮膛的温度是极高地,甚至可能超过两百度,为了尽可能第准确测量,纪志勇每次都会在发射结束地第一时间冲上去,至于会不会被烫伤,他完全不考虑……虽然手脚都裹着隔热棉布,但胳膊和腿上还是出现数不清地烫伤。

小黑分到的任务是实时监控当地风速,由于人手不够,这各项工作由小黑一个人对应。为了精准测量,小黑连续好几天没时间睡觉,即便睡觉也在野外解决,身上被蚊子咬满大包,却从没抱怨过一句。

王朝阳原本不同意甄沫参与进来,怕她身体受不了,但倔强地甄沫强烈要求做些什么,不然就不罢休。无奈王朝阳只好把居中联络的工作交给了她,这个工作不动体力,却熬时间,全程保持清醒,随时突发情况。王朝阳从甄沫浸红地肩膀判断,甄沫很吃力,但自始至终都没听到甄沫反应她地伤情……


状态提示:第871章 默默地保驾护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