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我本大明一布衣>第187章 军余子弟也能成事

众所周知,大明的户籍制度是继承的元朝的“诸色户计”,是以职业分类的,朝廷将全国百姓分为官籍、民籍、军籍、匠籍、盐籍等,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农民的子弟世代务农,工匠的子孙世代做工,军户的子孙世代从军。

当初百里奇听说许白做了锦衣卫,第一反应并不是高兴,而是担忧将来许白和百里苏苏的孩子也成了军户,也是这个原因,做了军户,如果不能转籍的话,那么,很可能徐家世世代代就是军户了。

而军户的家中的子弟,除了当兵,是不允许有任何别的职业的。不得交易经商,不得科举,这样的规定当初是大明朝廷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做出来的决定,但是这也让军户出身的人和其他户籍的人比起来,出路真不算宽广。

军户承担的差役负担沉重,社会地位也相对低下,所以,军户子弟一般以脱离军籍为幸。不过,要脱离军籍,哪里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像许白这样的人,别说万里无一,就是整个大明,又能数出几个来?

全国的军户,均由五军都督府直接管辖,而不受地方行政长官的约束。所有军户皆为世袭。每个军户的在卫军士,其主要任务是在固定的卫所充当额军,被称为正丁。正丁子弟为次丁或余丁,正丁死亡,要由该军尸的次丁、余丁依次递补。若本户绝嗣,则要由同族人递补。

也就是说,每个军户家庭,必须有一个子弟当兵,如非必要,也只能有一个子弟当兵,但是,现在每一个军户家里,三五个孩子的都是正常,那么除了这个当兵的子弟能拿会军饷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其他的子弟可是没有什么赚钱的职业给他们去干的。

这些人,就是军余。

许白要扩充南镇抚司的实力,眼睛就是盯上了这些人,尤其是京城里这些军余,他们几乎是处于整个社会的最底层,比普通的百姓还不如,朝廷的户籍制度让他们除了整日游手好闲以外,再也不能做其他的事情。

但是,游手好闲并不能养家糊口,也并不能让他们娶妻生子,什么国家大义、朝廷安危在这些人眼里,远远没有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温饱更来的实惠。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家老小都饿着肚子,就不要说什么其他的了。

许白要给这些人一个出路,而他非常确定,一旦进了南镇抚司,有着固定的军饷,这些人要比任何地方招揽来的人更好用。

五军都督府那边,许白让赵虎臣去跑,不过是招揽京城军余充实锦衣卫编制的事情,文书上走一下,经手人吃几顿酒的事情,历来为将者,都只有吃空饷的,像这种主动招揽军余的估计也是罕见。

果不其然,赵虎臣都没有找自己的关系,只是按照规矩到五军都督府跑了几趟,文书就拿到手了。

而接下来,许白只是简单的在南镇抚司门前贴了一个简单的告示,再通过南镇抚司内原本就是京城军户的那些锦衣卫属下口口相传,很快就将消息散播了出去了。

第一天来的,几乎都是南衙这次殉职的锦衣卫家里的兄弟,这些人许白是免于考核的,只要身体健全,年龄适当,南镇抚司这边照单全收。

第二天来报名的,有一百多人,按照力量,速度,耐力等等方面的考核,筛掉了大部分的人,留下里二十多人。

第三天,来报名的人,突然之间火爆了起来,一大早起来,在南镇抚司门口就足足有四五百人在等待着开衙,这些人都是军户子弟,军中的规矩都是知道一些的,这些人天蒙蒙亮就在这里,结果让值守的南衙锦衣卫们好生紧张了一番,还以为是前些日子围攻的事情又要重演了。

沈修也站在门口靠前的地方,眼神巴巴的等着眼前厚重的大门打开来。

前两日巷子对面的崔召将他们几个都叫了到一起,说起这锦衣卫南衙招揽军余的事情,众人都是哈哈一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情。

这怎么可能,锦衣卫的出名的难进,这可不是其他卫,在其他卫真要是有人有点关系,花点银子什么的也能辗转进去的,就像崔召,当初他老子在锦衣卫干了一辈子的校尉,结果崔召都差点让人给顶了下来,要不是崔家老爷子在他们百户面前说得上话,没准崔召现在还在家里玩鸟呢!

正丁都未必轮的上,还军余,做梦去吧,梦里啥都可以有!

沈修是真没当一回事情,反正他家里几兄弟,老大在旗手卫干了多年,倒是不用家里人担心了,他和老三老四,都是光棍一条,自己吃饱了全家不饿,倒是也没给家里添多少负担,京城里这里大,要混张嘴还是容易的,只要不挑食,哪里刨不到吃的。

不过,昨天晚上回来,巷子里裘家那几个小子又是蹦又是跳的,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裘老三那个家伙,居然听了崔召的话,昨天偷偷去锦衣卫那边去报名了。

去报名也就算了,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被留用了,当天晚上,这家伙就穿了一套锦衣卫的校尉服回来,虽然没有发佩刀,但是,沈修眼睛当时就绿了。

说好了大家一起当军余的,你这小子怎么这么不地道,悄悄的做上锦衣卫了呢!

他急吼吼的跑到裘老三家里,打听他到底怎么被留用的事情,等到他到了裘家才发现,去的可不是他一个,裘家那小小的堂屋里,可是足足挤了十几号人,都是大家从小到大的兄弟,谁不想问个清楚,自己也


状态提示:第187章 军余子弟也能成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