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崇祯三年的前半年,辽东并无大的战事发生。建奴仍然盘踞在沈阳以北,明军则控制着辽阳以南。辽沈之间的广袤平原成了双方的缓冲地带,时有双方骑兵在平原上奔驰纵横,互相窥视着对方动静,双方哨骑之间经常接触战斗,但也仅此而已。
明军忙着经营新收复的地盘,忙着安置救回的辽民,忙着整编军队,忙着屯垦。刚刚经历的大战,明军虽然获得极大胜利,但也耗费太多,整场战斗耗银数百万两之巨,已经没有实力进行下一场大战。
而建奴,一场大战下来,建奴人口损失达七成之多,已经没了和大明继续决战的能力。黄台吉正忙着吞并右翼蒙古诸部,借以快速恢复实力,也没心思进攻明军。
去年冬天的时候,黄台吉带兵成功偷袭了科尔沁部,杀了科尔沁部部落头人首领,把头人们的牛羊马匹分给了普通牧民,因而迅速得到了普通牧民们的拥护,然后便把科尔沁牧民整编为八旗,得到了两万余骑兵。
今年整个春天,黄台吉带领骑兵四处征伐,又吞并了十多个大小部落。一些蒙古部落原先就是建奴的附庸,愿意和建奴合并。也有一些部落不愿失去独立性,又打不过建奴军队,便整体向南迁徙,来到辽西广宁边墙,投奔明军,意图借着大明的力量抵挡建奴。
对这些前来归附的部落,卢象升并不客气,代表皇帝许诺封赏部落头人大明官职,吸收其部落骑兵加入明军,然后把其部民打乱安置在辽西辽南,和明军军户杂居。这样用不了多少年,这些蒙古部落便会完全汉化。其目的手段和黄台吉非常相似。
这些部落本就已经穷途末路,再加上禁卫军的强大震慑,只能选择彻底归附大明。部落头人们被赏赐金银田地,虽然失去了对部落的控制权,但至少能做个富家翁,从此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和残暴的建奴相比,大明给他们的待遇要好得多。
收编了这些蒙古部落,得到了一万多精于骑射的蒙古骑兵,和禁卫军骑兵整编在一起后,使得禁卫军的实力更加强大。
经过建奴和明军的吞并,靠近辽西辽北的右翼蒙古部落几乎为之一空。
黄台吉不肯停下扩张的步伐,有着率军西征,进攻盘踞在阴山归化城一带的林丹汗察哈尔部的意图。
察觉建奴意图之后,卢象升迅速向朝廷禀告,并亲自前往辽阳驻守,在辽阳城聚兵六万,威逼沈阳。若是黄台吉敢出兵远攻林丹汗,卢象升便会率军进攻沈阳,以收复整个辽东。
经过大半年的整编,辽西兵,东江兵,皆纳入了禁卫军编制。现在卢象升手中有着十万大军,其中骑兵便有两万人。
卢象升已经上疏,要求秋季出兵,进攻沈阳彻底收复整个辽东。
奏疏到了朝廷以后,很多朝臣们心动,朱由检却没有答应,因为朝廷现在拿不出足够一场大战的钱粮。
停征了辽饷,一年少了几百万两收入,虽然有税务司和海贸弥补,但朱由检现在铺的摊子太大,处处都要用钱,眼下实在是没钱再打大战。
“暂时防守为主,多囤积粮草,以待明年。”这是朱由检给卢象升的指示。
接下来的一年,卢象升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屯田上,辽东数千里沃土,虽然天气寒冷只能一年一熟,开垦出来的田地也足够养活辽东数十万军民。
辽东粮食可以自足,并积攒出大战军粮的话,开战的成本便小很多,对此卢象升也能理解,于是接下来的时间,他的精力更多用在农事上,在秋季时放火烧到地里杂草,挖出地里的草根,趁着冰冻之前深犁一遍,挖出泥土暴晒,等到来年春天便可种下种子。
辽东别的都缺,唯独牛马数量众多,和建奴的大战中,超过七成的建奴村屯被“归义军”抢掠,建奴的牛马皆被带回。当初的归义军或被招入禁卫军,或“卸甲”归农,赶着抢来的牛马,拉着犁铧,在黑土地上耕耘。在入冬前,在明军占据的地盘,又开垦出了上百万亩土地。
在开垦田地的统治,卢象升也着手对辽民进行着整编。还是采取保甲制,把所有辽民编为保甲,设保长甲首等官员,皆由受伤退役的禁卫军士兵担任。
在对建奴的大战中,禁卫军上下伤亡了数千人,受轻伤者伤愈可以归队,重伤者便是治好也无法再战斗。任命他们为保长甲首也算是比较好的安置,保长甲首皆为八品九品武官,领着朝廷俸禄。
而且在和建奴的战斗中,解救了大量的汉奴妇女,也俘虏了数万建奴年轻女子,这些女子皆发给军民为妻,受伤退役的保长甲首们自然优先选择。
有官职有俸禄有田地还有老婆,这些受伤的禁卫军士兵待遇惹人羡慕,这也使禁卫军更加有凝聚力,整个辽东人人以加入禁卫军为荣。
而用这些退役军官管理百姓,也使得整个辽东百姓归心。整个辽东镇,除了辽西走廊有辽西将门盘踞,其他地方皆是权力真空。没有士绅,没有地主,没有地方势力,犹如一副白纸一样,正可以肆意挥洒泼墨,正是用来设立新的制度的地方。
而这也是朱由检不让卢象升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
先把辽东治理好,和陕北一样建立完善的乡间制度,使得自己的旨意能直达每个村屯,改变皇权不下乡的现实。使得辽东和陕北一样,成为自己可靠的后方,这便是朱由检的想法。
有了成功经验,有了大量数量基层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