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太子活着的消息,村里人都知道了。他们觉得大可哥、二年哥都活着,你舅母知道后就厥过去了。才醒,你快劝劝去。”

张喜年闻言不再耽误,急急忙忙去了正房。

丁琬把带来的东西,一趟一趟搬进屋,看着车夫道:

“你这……”

“啊,不用管我,我把他送来就去县里找地方。明儿他走,我们一起回去。”

丁琬闻言点点头,指着屋里说:

“来都来了,进屋喝口水。”

“不了,我也得去我亲戚那瞅瞅,谢谢你了小娘子。”

丁琬目送着车夫离开,这才回了屋。

正房炕上,耿氏哭着对张喜年说着心里的难受。

这孩子虽然婆家的亲戚,可也算是她这边的人了。

张喜年一边任由她发泄,一边小声的劝着,是个面面俱到的人。

终于,耿氏又一次哭顺畅了,长叹口气。

“罢了,罢了,早就接受了的事儿,没必要再让自己钻了牛角尖。”

“舅母能这么想,就对了。大可哥跟二年哥泉下有知,不想看你这么难受的。”

耿氏“嗯”了一声,看着泡茶的丁琬,道:

“琬儿啊,晚上多做点好吃的,不能让喜年走。”

“放心吧娘,喜年表弟不会走的。”丁琬笑着应。

把炕桌放上,茶水端上,张喜年脱鞋上炕,盘腿做好。

有了亲戚串门,耿氏的心情倒也好了许多。

张喜年先是告诉他们家里店铺生意的事儿,接着就是正经大事儿了!

“舅母、嫂子,我正月初八成亲。”

“真的?”

“咋没腊月呢?”

婆媳二人的话,让张喜年有些不好意思。

挠挠头,看着耿氏,说:

“我娘去庙里算的日子,今年女方犯太岁,成亲不宜。”

“哦,那来年也好,也好。”耿氏不住的点头。

不过就是得往准岳父家送一次年礼,以张家现在的家境,不是问题。

张喜年从怀里掏出一张请柬,放在桌上,道:

“我亲自过来请,还望舅母跟嫂子还有致远,都能过去。”

徐家跟有他们走动的,就张喜年这一股。

可张家跟整个徐家走动,也就是说……

耿氏叹口气,看着那张请柬,点点头,道:

“放心,不管他们说什么,舅母一定不往心里去。我们是去吃喜的,不是给你添堵的。”

“哎,多谢舅母,我娘说,让舅母去接亲。”

“算了算了,我儿子都没有了,接什么亲。你娘能请我,我就很高兴了。”耿氏很满足。

“不是的舅母,这……”

张喜年还想说,被丁琬拦下了。

“表弟有这份心,姑母有这份意,不错了。我们都懂。你放心,我们初六就去,帮你多忙活忙活。”

“哎,那可多谢嫂子了。”

丁琬笑着给他倒杯茶,闲话家常:

“女方家是干啥的?”

“是我们镇上的,家里开杂货铺。她家有四个孩子,她是老三,下面一个弟弟,上面一个哥、一个姐。”

耿氏听了点头,柔声的说:

“你娘看人有眼光,相信这家不错。”

“还行。”张喜年谦虚的说。

丁琬笑着起身,道:

“你跟你舅母聊着,我去弄点儿面条。中午咱们对付一口,晚上吃好的。”

“两顿饭就行,嫂子。”

“不行,你昨天就赶路,肯定没吃好,你就别张罗了,听你嫂子的。我们也是三顿饭。”

在作坊做事,两顿饭不顶用。

张喜年笑着点头,没有任何异议。

这是他自打徐大可、徐二年去世后,第二次过来。

相较于第一次,这一次过来,家里明显不一样了。

丁琬出去,耿氏等他把茶水喝完,撤掉炕桌。

又给把枕头、被子都铺好,道:

“你先眯一会儿,累坏了是吧。”

“还好。”张喜年笑着回答。

听话的躺在枕头上,头一挨枕头,立刻晕眩。

闭着眼睛,跟耿氏打唠:

“舅母,我看院墙砌起来了,院子里也铺了砖,花费不小吧。”

“都是你嫂子弄得。”耿氏回答。

张喜年闻言,说了句“嫂子真能干”,算是回应了。

心里的话,却一点都没有露。

想当初他跟丁琬一起做生意,那些舅舅、姨母,可都列架子等着看笑话。

后来见他卖得好,一个一个都想他给牵线。

可丁琬早就说了,她徐家这边,只跟小姑母一家走动,其余的都不理。

他自然也不可能给表嫂添堵。

后来酒坊参加斗酒会,徐家人更加的要眼气。

到后来听说辽东府封城,一个一个幸灾乐祸的样儿,现在想想他都生气。

“喜年啊,你三舅、四舅他们咋样了?”

张喜年没有睁眼,想了下,道:

“三舅秋下有病了。四舅母没了,前些日子没得。”

“……啊。”耿氏应声,什么都没说。

徐老汉在徐家排行老幺,但却是徐家兄弟姊妹中,最早走得。

他走之后,徐老大、徐老二相继也没了。

剩下老三、老四两个,老五、老六是姑娘。

张喜年的母亲就是老六,跟徐老汉是龙凤胎。

张喜年见舅母半天都不说话,翻个身,道:

“舅母,你也别难受。两位表哥战死沙场,莫大的荣光,他们一个一个唯恐你们贴上,避之


状态提示:第254章 亲戚来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