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职称二>(一二七) 征地

三把火烧景象新,士气高昂育新人;

扩建校园先征地,征地过程很艰辛。

张文学烧过三把火以后,小河小学所有老师们的热情都被点燃,老师们的工作士气空前高涨,而且老师们的工作作风更加严谨,工作节奏加快,工作效率也提高很多。整个小河小学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上一次召开表彰奖励大会以后,张文学带领学校几位负责老师又完善了日常教师超额工作量的奖励细则,然后并在学校大会上经过全体老师们讨论通过,然后已经在九月底结算了老师们应得的超课时或者超工作量补助,大家几乎每个人都拿到一百多元的超付出补助,再加上暑假刚发的数目不菲的奖金,大家感觉小日子殷实了好多。老师们除了花一些钱孝顺父母以及给孩子买点东西,也都着实犒劳了自己一把。

有的老师给自己添加了几件新衣服,穿在身上,人们容光焕发,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让人眼前一亮,让人耳目一新。

张文学感觉,只有老师们穿得干干净净的,这才有老师的样子,这才令人肃然起敬,这才让学生有敬畏意识,这才在人们面前有个良好的形象,从而不让社会人看清,反而让人们对老师,尤其对知识刮目相看,这才真正能够体现知识的价值和有知识人的分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张文学觉得自己作为校长,有责任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让领导放心,尤其要最大努力让老师们工作和生活两方面都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让老师们的家庭幸福和谐,让老师们工作得有威严感,让老师们活得非常有自尊心和幸福感。

一个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立的学生;一个穷酸的教书匠不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也激发不了对于未来教师职业的向往。

从这个意义上讲,张文学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下一步要想方设法继续为辛辛苦苦付出的老师们谋福利,在教学方面激发更大潜力。

因此,当新学期工作走上有序轨道上以后,张文学就想尽快扩建校园,实现“扩张规模、提高质量”的目标。

当然,想事情是一回事,做事情又是另一回事。

征地这样的事情,的确是令人头痛的事情,尤其学校又是弱势单位,既无多少钱,也没有多少权利,所以做起这样难于上青天的事情,自然如登天一般困难。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张文学额偏偏是不信斜的人。张文学反而觉得只要心诚,没有事情办不成。也就是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于是,张文学就开始搞调查,想办法,开始为学校整地工作做些先期调研工作。

从学校规划和布局看,学校扩建要向南发展,也只有南部没有障碍物,但是南部土地是大片水浇地,而且学校需要征用的这片责任田的主人也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主家,拿下这块硬骨头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张文学觉得这次征地恐怕真的不会很容易,可能要有一场硬仗要打。

但是,“真金不怕火炼”。

张文学就是喜欢挑战,在挑战中提升智慧,在挑战中历练才能,也只有在挑战中成就自己。

当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即使勇敢也不能莽撞,也不能乱了方寸。于是,张文学把有关情况向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和村扩建新校的想法,都一致答应一定想办法促成这件好事情。

于是,书记和村长亲自找了学校南边责任田的主人,和他商量征用土地的事情,但是,被人家男主人和女主人异口同声地无条件回绝了。

后来,书记和村长又好说歹说,把好话说了一箩筐,这家的主人这才同意可以用其它水浇地进行置换。但是,前提是水浇地,必须是一大块整快的地,不能是不好的土地,还必须离家不是很远的土地。

其实,这块地的主人也明明知道,村里哪能拿出这样的优质土地?村里预留的土地只有在村子南边岭上的几十亩山岭薄地,根本没有可以置换的好的土地。

而且,村集体里也没有钱可以给土地的主人。这下,征地的事情可不就成了“难于上青天”的天大难题了吗?

于是,村长和书记知难而退,和土地主人的谈话也就不欢而散。

急切盼望好消息的张文学,一听书记这样一说,免不了伤心一番,接着,书记、村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回到家里,白天张文学冥思苦想,夜里张文学又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但是也没有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答案。

张文学的爱人李淑媛和爸爸、妈妈都看出了张文学的心思,甚至也大概知道张文学肯定在学校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知儿莫如父母,疼人比不上爱人。

于是,张文学的父母让儿媳妇李淑媛代表家人问一下张文学究竟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家里帮忙共同献计献策,以便迅速加以解决困难,解决张文学燃眉之急,了却孩子心事,让张文学尽快高兴起来。

当然,作为爱人,李淑媛很快就了解到了张文学的困难,于是,大家商量着可以用咱自家的土地和他家的地置换,面积也差不多,反正也都是水浇地。

“解铃还须系铃人。”

关键时候,还是家人是最坚强的后盾。还是家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人选。

“心有灵犀一点通。”

其实,张文学在内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张文学有点不敢,也不忍心提出


状态提示:(一二七) 征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