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阿佳妮与伊莎贝尔·于佩尔,两人年龄相近,均是出身巴黎的法兰西顶级女演员。
这两位女星在演艺事业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就,阿佳妮在80年代的法国影坛无可匹敌,是获得凯撒奖最多的法国女演员,于佩尔则是凯撒奖提名最多的常青树,在千禧年后依旧作品不断、口碑极好。
但自从1979年她们共同出演安德列的《勃朗特姐妹》之后,30年来两人再也没有合作过。
传说阿佳妮由于嫉妒剧组人员和于佩尔关系更好,在拍戏时假戏真做别发夹时故意下重手弄伤了于佩尔的头皮。
“我自己就可以做金棕榈的颁奖人。”于佩尔自信地说,“我希望可以亲手把金棕榈交到哈内克手中。让她去颁发一个小奖项就可以了。”
“这不符合规矩?”于佩尔轻笑道,“今夜的戛纳,我就是规矩。”
“放心,我不是阿佳妮,《白丝带》也不是《甜蜜的来世》。”
1997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伊莎贝尔阿佳妮作天作地,最后投票金棕榈时其他的评审团成员终于忍无可忍,以迈克李和兰尼莫雷蒂为首,架空了她。当年两部亚洲电影脱颖而出,今村昌平的《鳗鱼》和伊朗导演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并列分享了金棕榈奖,而阿佳妮中意的《甜蜜的来世》却颗粒无收。
“你放心,就算要投票决定。我也会保证《白丝带》会有一个足够弱的对手。”于佩尔挂掉电话,说话间,这位戛纳女王已经走进了评委团的房间里。
伊莎贝尔于佩尔锋锐的目光在房间内巡视了一圈,这一次的评审团的阵容让她很满意。
除了她自己以外,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成员还有八位,来自香港的女演员舒淇淇、美国的女演员罗宾怀特、韩国男导演李沧东、土·锡兰、意大利女演员艾莎·阿基多、雷、英国男作家兼编剧哈尼夫库雷西、印度女演员谢尔米拉泰戈尔。
包括自己,整个评审团一共有9人。其中5位女性、4位男性。按照地域国籍划分,欧洲4人、亚洲3人、美国2人。这是一个完美的安排,既体现了戛纳电影节的包容与多元化,展示了评委团的公正性,同时也让自己有了操控全局的空间。
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看着窃窃私语的成员,于佩尔不由觉得好笑,这就是一座巴别塔,人类永远无法互相理解。
“既然大家到齐了,今天我们就把最终的几个奖项确定下来。”于佩尔清清嗓子,招呼大家坐下。
与奥斯卡不同,每一届的戛纳奖项,都是由评审团这个九人小群体决定,是评审团内部博弈,斗争妥协的结果。
有的时候是主席一方强硬,可以一言而决,有的时候是内部分为数个派系互相掐架,甚至还有评审团成员联合起来架空主席的情况发生,当然大多数时候,是由主席像君主一般,掌握着各方的均衡,并从中为自己谋利。
因为评审团人数有限,主席的个人品味不尽相同,戛纳电影节的获奖者经常会有黑马诞生,哪怕是终极大奖金棕榈,也曾冷门迭爆。
不过大多数时候,评审团还是按照“分猪肉”的原则尽可能让更多的参与者获奖。拿不了大奖,那就拿个小奖以示安慰。一方面不容易得罪人,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捞取电影圈的政治资本。
而本届评审团主席伊莎贝尔·于佩尔,则是典型的强硬派。对于恩师《白丝带》的金棕榈,她早就视为囊中之物,从电影节开始就不断造势,一副势在必得的姿态。而其他奖项,她倒是不太关心。
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共有六项大奖。按照往常“分猪肉”的习惯,于佩尔还是先从几个小奖项开始,这些奖项她准备用来收买评审团中的一些不太熟悉的评委。为接下来自己的目标打好基础。
“这几天的讨论,想必大家都也都达成了共识,能进入主竞赛单元的作品,都有其过人之处,但涉及到评奖,还需要充分考虑戛纳电影节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支持。”于佩尔说道。
他话音刚落,两位美国评委不由面色一沉。
“评审团特别奖,我建议颁给朴赞郁的《蝙蝠》。”她将目光投向了评委中的韩国男导演李沧东,看到对方欣喜的目光,满意的点点头。
韩国导演朴赞郁是戛纳的老人了,2003年他的《老男孩》获得了波兰斯基的青睐,获得评审团大奖,这一次他带来的《蝙蝠》是与韩国演员宋康昊合作的吸血鬼题材恐怖片,在这几天的现场放映场评中,媒体给的评价并不算高。
“《鱼缸》也不错,我觉得安德里亚·阿诺德是一位很有潜力的女性导演。”于佩尔补充道,“女性在电影行业值得获得更多的鼓励,我觉得她可以与朴赞郁一起分享这个奖项。”
安德里亚·阿诺德是英国人,同时也是一位女性,对于这个建议,另外四位女性演员自然不会反对,英国评委哈尼夫库雷西也点点头。剩下的评委也都没有表示反对,朴赞郁的奖项被人分享,就连与他私交不错的李沧东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戛纳电影节历史上不是没有产生过“双黄蛋”。不过在电影方面,一个奖颁给两部电影的现象还比较少见,不过含金量较低的评审团特别奖也有过一奖双开的先例。于佩尔轻呼一口气,她开了一个好头,用一个奖项就拉拢了两个国家的评委,还讨好了数位女性评委,也没有任何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