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悦礼村那可是声名在外,名声这东西就像插了翅膀似的,飞出边临县,甚至飞出了落辉郡!
不只是在民间,就是在官场上,也生生让李泰李县令,成了高官贵爵们口口相谈的存在。
李家!原本就是京都大户,前朝时被人们誉为书香门第。现如今更是以家中三子当朝为官,受人赞誉。
这不,就连最不成气候的二子李泰一门,都成了红人!弄得他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其事件,不过为二。一则,北遥开国受战乱影响,国库空虚是人人皆知,以至于这些年民不聊生,不是高堂之上的当权者,不视百姓死活,而是确实无人能解决此事,除非神仙下凡!
因此,各处地方官,收缴税粮时都痛不欲生,若是体恤百姓的,便顶着皇朝的压力,能少一分是一分,能减一粒是一粒。只求百姓还有口吃的,挨过这一年!
只要饿不死,已是大功一件。
若是那以权谋私的,皇朝要多少,他便收多少,不缴的话,他有的是法子收拾你,轻则大刑鞭策,重则抄家卖子女。反正就一句话,你缴也得缴,不缴也得缴。
至于你的死活,与他可没关系。他尽心尽责于此,皇朝还会赞赏他的功绩。若能再精通阿谀奉承之道,攀上高枝之时,指日可待。
然而边临县的李泰李大人,完全就颠覆这两种人的认知。为何呢?因为他治下的县城,不仅没有饥荒祸乱,更是按时按数的缴了粮、纳了税。
让人叹为观止的更是他请领加成,还按时缴上来了!你说奇不奇?如今这天下,百姓能吃饱已是幸事,别人推都来不及的,他还请领加成!
当朝的一众高官贵爵们,无不好奇其人。就连当今的三王爷,都对此人另眼相看,几欲结识。奈何在听闻其与六王爷有私交后,这才作罢。
而那被世人称为无情无欲的六王爷,从不听其赞赏过何人,竟还在当下第四季缴税纳粮时,差人将其请入了府。这一下,天下人可都知道,他李泰是六王爷的人了。
这官场之道,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你以为只凭官职论辈份?天真!可笑!
无论你官衔多大,若背后没个人儿!幸运的,落个一身寂寥,草草此生;不幸的,满门抄昝,流放极地,比比皆是;更有那倒霉的,诛你个九族,也不是没见过。
所以啊!你得背后有人!如今李家有了六王爷,那就不得了啦!尤其是这李泰,倍得六王爷赏识。别看他不过芝麻粒大点的小官,可那些人前高高在上的,都得迎个笑脸。
更没有人敢动不动就眼红,再给他弄双小鞋了!以上,为一。
这二则,至从李泰入了京都六王爷府叙旧,竟献了一宝!倒也不是什么珍奇之物,却比之珍贵!听闻其宝名为‘沃土’。
没见过、没听过的实想不明白,无论什么土,能珍贵到哪?满天下,哪里没有土?他是能吃还是能穿?
而见过或是听过、甚至用过的,那就惊叹不已了!此待神物,竟落到了李泰手中。真真是天上掉了馅饼,不偏不倚的砸到了李泰。
六王爷乃是当朝皇帝仅有的四子之一,长子于出生时就被立了太子,可惜其福薄,受不了这么大的恩惠,儿时便夭折了。
三王爷,为次子。聪慧过人,受誉不少!尤其是那恭谦礼让之姿,更显其风度大有如海之势。
而六王爷,排行第三。自小名声甚小,听闻其精通兵法,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可谁也没见过啊!他连朝堂议事,都甚少前往。整日里于府邸中,也不知在忙些什么。
因此,引得一些人,背地里多对其不满。不过碍于其颇受皇帝老儿喜爱,倒也不敢多言。
皇帝还有一年岁最小的儿子,听闻荒诞得很。不足十岁的小娃,成日里饮酒作诗、访遍烟花之地,还处处留情。
因此还得一荒唐名号‘情种’,也不知那皇帝老儿听了去,会不会被气得七窍生烟,撒手人寰。因此,不提也罢。
且说,李泰将那‘沃土’献给了六王爷,六王爷大喜,赏赐了不少好东西,李泰都没要。倒是那句:为官得百姓乃是根本。被传成了佳话。倒使得李氏一门,一夜之间成了清流砥柱。
那六王爷将‘沃土’程于皇帝,于是朝堂之上,为这莫名的东西,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说,李泰铤而走险,拿个不知明的东西,巴结六王爷,其心可诛!
也有人说,李泰大公无私,是为天下百姓着想,是为北遥幸事!此人,可谓圣人也!
好吧,总之,就是两边吵得没个结果。这时候那不上朝堂的六王爷站出来了,请命要去为陛下亲辨此事。与其在这吵来吵去,不如眼见为实。
然,皇帝陛下思量再三,没让六王爷去,倒是亲命了别人,至于是谁。满朝文武,没一个知道的。于是这事,便一拖就是近两月。
也不知那人去没去,反正据说回来后,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一一程了上去。尤其是边临县悦礼村的富庶生活,简直是人间仙境。
百姓吃穿不愁,百户大村,清一色的青砖大瓦房。还有不收束修的蒙学,更为惊奇的是女子也可入学读书识礼。
甚至还提及了去年的童生试,悦礼村竟同中十八秀才,还出了个三案首。真真是个聚灵之地!
皇帝听闻后喜极而泣,感叹苍天怜生,救北遥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事,也就于此。李泰离京前,求了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