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喃》后续的销量似乎印证了高晓松的猜想,最开始的粉丝效应和新鲜劲刚一过去,销量就开始急剧下降,以一种高开低走的态势发展着。
专辑还需要卖很久,虽然单日销量已经走低,但最终的数字也不好说,而这边专辑正在销售的时候,顾北在学习手语之余,给霍建启打去了一个电话。
《那山那人那狗》在国内卖不出拷贝,但顾北从老妖的记忆里得知,来自岛国的片商将《那山那人那狗》的发行版权买回去之后,在岛国本土取得了8亿日元的成绩,折合华夏币6000多万元,而当初霍建启卖出去的版权费还不到8万美元。
所以,顾北跟霍建启通电话时,隐晦提了一下《那山那人那狗》里的画面很适合岛国人的漫画风,小清新的风格应该也是岛国人所喜欢的,建议带去岛国发行看看。
至于霍建启和《那山那人那狗》的制片方潇湘电影有没有听取去岛国发行的建议,顾北就不得而知了,后续的事情发展顾北也没再关注,而是全心全意投身到《无声的河》当中。
国庆节连着中秋节放了整整半个月的假期,大学就是这样,不像中学那样紧张,下半年的假期很多。
《无声的河》是一位热爱音乐的师范生被分配到一所聋哑学校实习的故事,师范生文治出发去学校之前检查出嗓子长了一块儿息肉,以后可能没办法唱歌,加上又被分到聋哑学校,所以心情很灰暗,对接下来的实习生涯也不抱有什么期待。
可是,文治到学校之后,迎来了一批很可爱、很阳光的聋人学生,学生用自己的真诚帮文治走出困境,文治也用自己微弱的光芒呵护着这帮学生,帮嫉恶如仇、梦想做一名警察的张彻找到正确的追梦道路,帮追寻美丽的漂亮女孩儿刘艳树立自信,鼓励爱好画画的天南继续画下去,让这帮被歧视的聋人孩子去跳舞,自己伴奏……
很简单、很正能量,也很主旋律的一个故事,顾北看完剧本之后也很感动,当得知除了自己之外,其余的几位主演刘彻、刘艳、天南等都是由聋人学生扮演之后,顾北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无形中重了不少。
这也是顾北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一群孩子,担心自己的不经意会伤害到这帮孩子的自尊心。
进组之前,顾北特意准备了不少的礼物给孩子们,之前就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手语,这让顾北轻松了很多,手语不难,学起来也很快,它只是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而很多不同的含义都是用的同一个手势。
这帮孩子都很可爱,没有一点顾北想象之中的那种自卑,反而因为第一次接触拍戏而显得很好奇,看着剧组的人跑上跑下,都在东张西望着。
刚进组这几天,导演宁靖武并没有着急开拍,而是让顾北先生培养一下感情,戏里感人的点就在于师范生文治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以及最后的那场离别,实习期到了,文治必须要离开学校,已经建立起感情的学生都舍不得文治的离开。
为了饰演好文治这个角色,顾北特意去听了几堂实习老师的课,还是顾北在北平上了一年的实验中学,实习老师和政治老师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经验,顾北去听课的时候,学生和老师都很意外,导致那天上课的实习老师异常紧张,倒也给了顾北很好的模仿素材。
《无声的河》是在国庆后的一天开拍的,饰演学生的聋人孩子都是本色出演,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顾北就有些不适应了,一方面要去饰演一位老师,另一方面还要用手势去表达自己的台词,这对顾北来说是一个挑战,一心两用难免把刚学不久的手语比划得乱七八糟的。
后来剧组给顾北找了一位手语老师,躲在镜头后面提醒顾北要表演的手势,这也才让拍摄慢慢进入正轨。
文治的戏份本身不难,台词也不是很多,可以说,整部电影,有很多的篇幅是静默的,没有配乐,也没有一句台词,都是用手语交流。
随着拍摄时间越来越长,顾北和孩子们的相处时间越来越多,导致顾北的角色代入感也愈加强烈,“我们不可以选择命运,只能被迫接受”这句话在刘彻、刘艳、天南等一群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他们越懂事,顾北越是心疼,越是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演员的身份,完完全全把自己当作了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大哥哥。
接下来要拍的一场戏是文治为了帮这帮听不见声音、也唱不了歌的中学生找到乐趣,教他们跳去,自己弹着吉他、用脚给他们打着节拍的戏,可就是这一场戏,出现了问题。
跳到一半的时候,刘艳受不了了,因为她听不见,而整场戏都和音乐有关,她很烦躁,但她很懂事,没有过分表现出自己的不高兴,而是用手势比划到:“对不起,我可能有点累了,可以让我休息一下吗?”
刘艳很懂事,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情绪隐藏得并不够好,稍微有点心的人都能看出情况的不对,顾北对导演宁靖武递去了一个放心的眼神,便向刘艳的位置走了过去。
刘艳几人在戏里演的就是自己,戏里戏外的名字都是同一个。
“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顾北用着自己慢慢熟练的手语,关心着刘艳。
“没有,我很好。”
“那我们休息一会儿,继续拍好不好?大家都需要你。”
私下的时候,人才会露出脆弱的一面,刘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