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击准备开始。
马克团长没有耐心在等下去了,等了一晚上,就是等的这个时候。
他请示了一下余天,然后立即回到了指挥位置。
炮兵准备射击诸元其实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简易法、精密法、成果法、弹测法……这些方法的用途各有不同。
电影里经常能看到进行一发试射的,这一般就是夹叉法、偏差法,这是在不能判断炸点对目标的距离偏差量时使用的。
说起来比较复杂,其实就是有一个射击指挥员在前面进行观察,然后根据炮弹落点进行一下射击诸元的修正。
这是为了更精确的命中目标。
为了这个精确程度,甚至还会进行第二次的试射,第二次的修正。
但是,十几公里的射击距离,从开炮到炮弹落下,差不多会有一分钟的时间。
进行观察修正之后,又会耽搁一定的时间。
这么长的准备时间,已经足够敌人跳上车辆逃命了。
如果是碰到装甲部队,说不定对方都能够一口气冲到炮兵阵地的眼皮子底下。
所以,这种方法只适合用于固定的敌军阵地,敌人只是缩在阵地上防守的情况。
另外,现代战争还有各种炮兵雷达,能轻易根据炮弹打来的方向,判断出敌军炮兵的位置。
如果在开炮的时候磨磨蹭蹭的,敌人的炮火马上就会覆盖过来,把己方的炮兵阵地炸成一个废品收购站。
这个时间通常就是五分钟的样子,也就是说,从打第一炮开始,只有五分钟的时间,炮兵就必须转移阵地。
放在踏马地这个没有炮兵的国家,马克团长倒是不用担心敌人的火炮反击。
但是他也没有打算进行试射。
因为试射耽搁的时间太长,已经足够绿洲军开上坦克逃命了。
所以,马克团长用的是最简单的简易法。
数据都已经算好了,他要直接开炮,全军一起开炮。
至于打的准不准,边打边说。
反正他是要对敌人的营地进行炮火覆盖,稍微有点误差也没有关系,他们可以一边开炮一边修正。
再说了,有各种现代测算和定位科技的帮助,准备射击诸元也没有以前那么困难了。
余天的目标是敌人的装甲部队,至于营地里的那些步兵……那些垃圾并不重要。
观察员早已经把绿洲军的装甲部队位置测算好了,就等着这一顿炮火的急袭。
这种没有试射的攻击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不给敌人任何的反应时间。
从开第一炮开始,就是高密度的急促攻击,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敌人造成最大的伤害。
“全体注意!”
“一个标准,极速射击!”
“一号目标……开火!”
没有办法,坎泥玛的炮兵条件不太完善,只能使用这种落后的喊口令指挥方式。
好在这地方比较安静,周围也没有敌人,比较适合大喊大叫。
死神团长一声令下,阵地上近百门榴弹炮就吼叫了起来。
过程很急促,很没有仪式感。
但是看起来很震撼,毕竟近百门榴弹炮同时开火,这种场面在世界大战上都很少看到。
炮兵们自己都感觉有些热血沸腾,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
大家的耳朵都是嗡嗡作响,但是接下来也不需要再听什么命令了,先把一个标准的炮弹打完再说。
马克团长已经带上了耳塞,仔细聆听着前方观察员传回来的信息。
观察员也相当于火炮的射击指挥官,观察了炮弹的落点情况之后,立马就会向炮兵阵地反馈射击结果。
马克团长会根据射击结果来调整火炮的射击参数。
余天在炮兵阵地上看了一阵急射之后,有些按捺不住了。
他要去前线看一看,看看敌人的营地被炸成了什么样子。
于是他立刻跳上军车,带着保镖们离开了阵地。
死神团长原本想拦住他,但是一想到余天展现过的强大武力,又觉得自己没有必要担心余天的安全。
他的任务是保护炮兵阵地,不是管余天的闲事。
余天开着军车一路疾驰。
炮兵阵地离绿洲军的营地不到二十公里,绕个圈子过去的话稍微远些。
但是他又不用真的跑到绿洲军的营地里去,只需要在营地几里之外就差不多能看到战场的情况了。
绿洲军就驻扎在矿场所在的山区边,余天只需要在远处找个高些的山头,就能用夜视望远镜看到他们营地里的情况。
军车一路疾驰,跑到绿洲军的东边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
虽然有些颠簸,但余天依然精神百倍。
到了某个山脚下之后,他立马就跳下了车,飞一般的跑向了山顶。
这不算是最高的山头,但高度已经足够他的观察。
望远镜下,绿洲军的营地一片混乱。
急促的炮击已经不知道是第几轮了,绿洲军的装甲部队已经被炸的人仰马翻。
或许是炮火太过密集的原因,绿洲军的坦克大半都没有逃出营地的炮火覆盖范围。
很多坦克都依然停留在营地之中,继续挨着炮击。
虽然那些坦克都没有被炸毁的模样,但是却停在原地一动不动。
也不知道是驾驶员被乱炮炸死了,还是坦克的某些功能被震坏了。
那些装甲车和军车就不用说了,大部分都已经被摧毁,剩下的也基本残缺不全。
也有一些跑出了营地,避开了炮火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