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炅被骂了个灰头土脸,咂巴咂巴嘴不说话了。
要说做官,萧炅、吉温、宋浑、王珙这些人都很有手段,可要说到打仗...没有一个人敢接茬。打仗可不是好玩的,搞不好命都没了。
杨钊道:“圣上既然下了旨意,那就不能违背,如果真要南下击敌,相公可带一位大将随行!下官想...若如此,当可成功...”
此话一出,众人将目光放在高仙芝身上,在坐的这些人只有高仙芝有那个能力。
“高将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李林甫见高仙芝一直闭口不言,不禁有点不悦,直接问道。
高仙芝拱拱手,道:“相公,各位大人,王中丞说的很有道理,可是...这个大将不能是在下!”
宋浑皱眉道:“高将军,你坐镇安西、屡建大功,威震西域,区区南诏国定不在话下,难道将军徒有虚名不敢前往?!”
高仙芝听罢并没有生气,他摇摇头道:“宋大夫此言差矣,高某能够安然无恙全赖李相公从中周旋,怎么因畏惧而不前?高某之所以不能前往,实在是因为此前的行径...
由于上次关于高某西征的传言,圣上怎么可能同意我再次出征...如果再因此惹得圣上发怒,反倒不美。”
高仙芝的话刚落下,吉温赞同道:“高将军说的不错,圣上虽然没有追究高将军的罪责,心中却未必放下,这个时候...高将军还是不要出头的好。”
宋浑道:“可...如果高将军不随相公南下,我们剩下这些人...谁还能胜任?”
高仙芝接话道:“有些话高某虽然不好说,但还是要说,打仗不是儿戏,如果相公不擅此道...还是不要前往的好...”
“圣上口谕都下了,如果不去岂不是抗旨不尊...”萧炅道。
高仙芝摆摆手,然后躬身对李林甫道:“相公,属下以为剑南之行绝不可为,而要留在长安又不违背旨意,则需要推荐另一个人。”
“谁?”李林甫问道。
高仙芝向南一指,道:“仆固怀恩!”
“不可!”
王珙连忙阻止,接着道:“仆固怀恩是东宫的人,这一次皇上下旨让相公取代仆固怀恩平乱,正是对付他的大好机会!
即使相公不往剑南,也应该派一员心腹将军,怎能让仆固怀恩继续留在剑南道?”
高仙芝道:“王中丞,放眼朝堂,能担此重任的又有几个?郭子仪、王承业、李光弼都是东宫的人!相对这些人而言,仆固怀恩与高某一样是蕃将...所以....”
“好了!”
李林甫终于开口,打断了高仙芝的话,道:“高将军的话的确有理,老夫已经想到办法了。”
。。。。。
剑南道,泸州,唐征讨军大本营,一队骑兵飞奔入营,直奔中军帐。
军中众人都认识,这是右武卫大将军仆固怀恩的亲卫队。
“父亲,前来传旨的是边令城,看来...朝廷要召您回长安了...”仆固玢在马上不忿的说道。
仆固怀恩听罢没有说话,只是骑马继续前行。
李林甫遥领剑南节度使的消息仆固怀恩已经知晓,李隆基让李林甫亲自上阵、取代自己平叛的消息仆固怀恩同样知晓。
原本对仆固怀恩来说,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能打败南诏国、收复云南郡,谁挂帅都没关系。
可是...现在由于吐蕃军的介入,双方正在激战当中,临阵换将本就是大忌,更何况新来的将还是个不懂军事的李林甫。
如此这般,吃亏的还不是手下这些士卒,每一次小小的失误都会葬送无数生命。让他这时候离开剑南,仆固怀恩心中颇为不愿。
仆固怀恩带着亲卫队径直来到中军大帐前翻身下马。
一名白面无须的锦袍老者笑眯眯的迎了上来,这个人,就是甚有名气的大太监边令城。
别看边令城是个太监,他可不是一般的小太监,而且与高仙芝有很深的渊源。
早年,高仙芝在安西做副职时,小勃侣蕃,隔断了西域二十余国与大唐的联系。
由于小勃律处战略要地,不能不争,所以高仙芝率兵兵分三路,会攻吐蕃的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兰加尔)。
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赵崇玼统3000骑兵从北谷向吐蕃连云堡;第二路由拨换守捉使贾崇瓘统领,自赤佛堂路南下;第三路由高仙芝与中使边令诚率主力从护密国南下。
三路兵马约定于七月十三日辰时在连云堡下会合,所幸三路兵按时出发,果然如期抵达。
当唐军进至婆勒川时,河水暴涨,无法渡河。高仙芝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唐军必须尽快渡过婆勒川,于是他命兵士每人自备三天干粮,准备次日清晨渡过。
次日清晨,婆勒川河水低缓,唐军迅速渡过了婆勒川,在奇袭连云堡后,监军边令诚认为孤军深入敌境过远,太过危险不敢前进。
高仙芝无奈,分了三千兵士给他扼守连云堡负责后勤工作。
最终,高仙芝带领大部队越过冰川,先吐蕃一步杀至小勃律,并断绝吐蕃援军来路,小勃律无奈投降。
之后,高仙芝押着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经赤佛堂路凯旋而归。再行至婆勒川连云堡,与边令诚会师,一起返回。
那时的高仙芝过于年轻,军事才能不错,但缺少官场的磨砺。他急于报功于朝廷,却忽略了自己的直接上级: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
夫蒙灵察对高仙芝越级,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