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明末英雄起南洋>第二五三章 商议撤军

袁崇焕被捕可是大事,对于很多人都感觉有些错愕不已。

当然,对于李丹这只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他没有太过奇怪,还是安心于经营南洋商社之事。

哪怕进入腊月,天寒地冻,运河封冻,但是随着打着红旗的护民军随处可见,他们不扰民,不抢百姓,不欺压商户。

运河两岸的百姓感到既安全,又安心,运河两岸的秩序迅速得以恢复。

粮食、食盐、布匹、依旧在热火朝天的贩卖,从通州到张家湾,一直延伸至天津卫似乎成了战火硝烟中的另一个世界一般。

李丹不顾严寒,也坐着马车,到各处看一下,护民军的声望在运河两岸百姓中日渐升高。

至少所有百姓不再怕护民军的百姓,南洋商社的生意也不受战火的影响,让李丹很是欣慰。

不过,朝廷那边,事情就麻烦大了。

随着袁崇焕的被捕,总兵祖大寿一气之下回师宁远。

黄太吉乘机连夜攻击卢沟桥,明军死伤7000多人,接着又在永定门大战明军,满桂、孙祖寿又战死于永定门外。

一时间,京师的局面越发的混乱不堪。

甚至朝廷传出有迁都的消息。

不过,明朝毕竟是大国,受点损伤,也不至于到亡国的地步,各路援军依旧源源不断的开来。

朝廷又重新任命孙承宗指挥整个战局。

现在通州稳固,鞑子兵马还是只围着京城转圈。

孙承宗做出大的战略调整,先稳住京师的情况下,让山西总兵马世龙负责西线,他则负责东线,先稳固周边小城池,然后调集更多的援军尤其是骑兵,对鞑子实施战略包围,压缩他们的活动空间。

很快,孙承宗就拿下了三屯等地,也是断了鞑子的后撤之路,这一下一个对鞑子封堵的大网渐渐张开。

如果鞑子再久屯在此,随着更多援军尤其是骑兵的到来,前面的战果不但保不住,只怕回去都有困难了。

现在的通州一线,有了李丹在此,这里仿佛是不受战火袭扰的世外桃源一般。

如果不了解情况的话,甚至很难想象四五十里外的京城,现在正笼罩在战火之中。

孙承宗有了稳固的后方,用兵更是从防御开始向进攻方向转向,一步步压缩鞑子在京城附近的战略空间。

眼看到年底了,明军秩序也渐渐恢复平静,而鞑子兵马感觉到压力则是越来越大。

“陛下,我们该撤军了。”

京城外,黄太吉的大帐内,多尔衮向着黄太吉建言道,

“此一战,我们已经重伤明军,从此之后大明之境,我们想从哪里进,就可以从哪里进,我们已经完全得到了对大明的作战主动。

但是,大明毕竟是大国,人多地广,不是我们一下所能击败的。现在京师周边,援军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陷入重兵包围之中,再打下去恐怕对我们不利。

我们收获已丰,获取金银无数,大明则损失惨重,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胜利。

今天我们撤军,不是说我们以后就再不攻打大明,而是我们以后再择机再进大明。

我们进一次大明,大明就重伤一次,就像一个健康之人一样流失好多血,身体就越发的虚弱。如果我们能够不停的进入大明,如这一次这般掠夺大明的财富,抢夺他们的金银,他们就会流血越多,身体越发虚弱。直到有一天,他们就会像失血过多的病人一样,轰然倒地。

那时候,就是我们彻底攻取大明的机会!”

“好!”黄太吉听到多尔衮这番话,不禁拍案叫好,他这个弟弟的见识越发让黄太吉刮目相看了。

营帐之中,众位贝勒贝子也都纷纷点头同意多尔衮的言论。

这个年轻人,一番话说来,让大家很有种心悦诚服的感觉。

黄太吉不免一笑接着问道:“十四弟,以你看,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进军?”

多尔衮想也不想道:“占领关口,逐步退出。”

“好!”黄太吉也点点头,多尔衮这番话,正合他意。

眼下是该考虑撤退的时候了。

“不过”,多尔衮又补了一句道,“现在不光是大明,另外有个敌人却越发强大,以前我们没把他放在眼里,不过今后却不可不防啊。”

黄太吉道:“十四弟,你说的可是李丹?”

“正是!”

“那又该如何对付李丹呢?”黄太吉追问道。

“当然是断其根源,草原是他的根本之地,与各部商贸他才有今日的局面。我们就该联合草原其他部落,共同对付李丹,对李丹形成战略包围之势,然后择机一举灭之。

纵使不能完全灭掉他,也要让他在原来的土默特部再也难以立足。也要让其他各部结上仇怨,不愿再与之商贸。

不过,要征伐李丹也非一日之功,要全面筹谋,有确定的把握方可进军,我们也不可急于一时。”

黄太吉听罢点点头,李丹现在势力已经非以前的林丹汗可比,要打他非要有举国之力再加上蒙古各部势力,方有可能取胜。

不过,想着李丹越发的强大,黄太吉一是没想到,二是很郁闷。

李丹势力发展的快不说,问题是李丹简直如一个怪人一般,连番几次都给他重重的打击,让黄太吉实在有些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对付李丹。

辽东之伤未了,前些天又在运河畔狠狠打了阿济格一顿,庆幸的是阿济格虽受点伤,但不致命,加上阿济格皮糙肉厚,倒也没什么大事


状态提示:第二五三章 商议撤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