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这时候,才有走进明末的感觉,就是因为汤若望这个洋人。
他来到明朝感觉一年多了,才有种遇到熟人的感觉。
汤若望不管是洋人还是中土之人,毕竟总是一个历史上留下名字之人。
李丹便仔细看了看已经走过来施礼的汤若望。
汤若望看起来不到四十,看起来一副儒雅的书生模样,穿着官服,留着长须,远看跟明朝的官员简直没区别,只是近看才能看出来是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
李丹一边笑着还礼,一边客气地说道:“汤大人来此,不知有何见教?”
见他穿着官服,李丹还是称呼他为大人,尽管李丹知道,他顶多只是大明官僚体系中的一个装饰品,但是该有的客气他还是没有忘掉。
汤若望见李丹很客气,心里倒是很满意。
他于七年前受教会的委派,来到澳门,以传教为主要目标,去了京城。
在教会的帮助下,他在京城也有了官做,广泛交接明朝的官员和读书人,算是对推广教会有了极大的贡献。
前些日子,他回到澳门述职,突然发现就连澳门总督都忙于往闽省调派船只之事,打听了一下,汤若望吓了一跳。
一个大明之人李丹,居然已经掌控了爪哇的巴城,并且让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听从他的安排。
现在他回到大明,路过闽南月港,见闽南大旱,居然请澳门这边的葡萄牙人出手帮他运送一些灾民到南洋之地。
虽说葡萄牙人也并不吃亏,据说李丹之人很是大方,花钱如流水一般,对葡萄牙人帮忙的船只和人员一点都不吝啬。
可是,他还是感觉到从澳门总督到下面的舰队的官兵,对于李丹隐隐有着畏惧的心理。
这让汤若望更加的好奇。
刚好他回程北京的路上,走的是海路,搭乘的刚好是席尔瓦的船只。
他这才具体了解了李丹的厉害,好家伙,听的汤若望都不敢相信,葡萄牙人的大敌,竟然被李丹荷兰人竟然被李丹打的快要在南洋站不住脚了。
他心里就高兴的跟吃了蜂蜜一般的甜:这帮异教徒,早就该被人打了。
现在他们教会有两个目标,一就是要严密防范荷兰和英国这样的异教徒国家扩张,二就是在大明这样的国家广泛的传播教义,争取更多的人信教,最好是整个大明都信奉他们的教会。
那么大明也就会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
而且他还从席尔瓦那里得知李丹对新式西方武器一向很感兴趣,无论是燧发枪,还是大炮,甚至还专门在巴城设立一个航海学校,以让华人学习他们西洋式样的舰船。
汤若望心里更加的激动。
他跟很多大明官员和读书人打交道,发现他们对于西洋的很多东西还是感兴趣的,无论是火绳枪,还是大炮,甚至他带去的望远镜,大明的官员都十分的欢迎。
李丹一样对于西洋的东西感兴趣,对于他,那就是意味着他就有传教的机会。
无论是李丹控制的巴城,还是李丹的家乡,塞外的板升,现在都是他们教会的空白之区,想想都让汤若望有些难过。
以前葡萄牙人进入爪哇岛的时候,经商很是厉害,可就是传教方面极其困难。
当地都是回教的势力,传教士出去传教就会被杀,压根不给他们传教的机会。
这是他们在南洋回教势力范围最大的困境,当地人压根也不给他们解释,你敢传教,我就敢杀人!
哪怕他们在武力上打的过哪些回教的势力,可是传教士终究有落单的时候,回教徒就会毫不客气地干掉他们。
后来,葡萄牙人灰心了,重心还是放在经商上,不再以传教为主要任务。
甚至后来的荷兰人,英国人也吸取了这一教训,无论如何在当地他们绝不派传教士到回教势力去传教。
带着这一目的,他今日登门来拜会李丹。
汤若望走近之后,让他吓一跳的竟是李丹是如此之年轻,看样子也不到20岁。所有告诉他李丹厉害的人没有说过他的年龄,让汤若望一直误以为李丹至少有四五十岁。
“见教不敢当”,汤若望客气的接过李丹的话,“听闻李先生如此英雄,唐某人自然是想瞻仰李先生之风采,只是没想到李先生如此之年轻,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汤若望在大明官场好几年,客套话说的流利,一点都不像外国人。
李丹见他如此,看他必有所求。
不必多想,所有目标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传教。
李丹对于汤若望他们这些传教士还是略知一二的,他们所做所为,其实就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传教,广泛的传教。
至于他们在历史上对于促进中西交流,尤其是科学方面的影响,说到底无非是他们放的诱饵而已。
他们在科学上的进展已经有了相当的程度,对于在大明,他们始终不肯拿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历史上,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完几何原本的前几卷之后,就受到教会的制约,不让再翻译后面的内容,还是要将所有任务放到传教上,而不是将科学的知识交给中土之人。
以致后来利玛窦死后几十年,徐光启就再也没有机会翻译几何原本剩下的内容,让徐光启抱憾终生。
想到这里,李丹冲着身旁的叶宣道:“叶宣,你先招待一下汤大人,我这边将课讲完再跟汤大人详谈。”
叶宣还没有见过穿着官服的洋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