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旭日初升,整个安城也热闹起来,街道上都是行人。
他们这马车被裹挟进拥挤的人群中,本就走不快,车夫本来就怕苏千晓烦闷,见她愿意听这些乡野杂谈,便乐得配合。
“据说那家胭脂水粉铺子是因为老板年纪大了,膝下无儿无女,这才想盘出去回乡养老的。”
“但是他那个铺子在南街街尾,说实话,位置不太好,这生意嘛也只能说是马马虎虎勉强饿不死的那种,”
“所以一直没有找到下家,然后呢刚好就有一个靖国的商人看中了那铺子,就盘了下来。”
车夫说着,声音低沉了不少,
“那可是我们安城第一家盘给外国人的铺子,所以在当时还挺轰动的,有不少人骂那老头见利忘义,丢了祖产。”
苏千晓点了点头,“那后来呢?”
“后来啊,陆陆续续的,隔个两三年就会有一家铺子被靖国人盘走,我算算看啊,除了胭脂水粉,还有那个李记茶馆,彭记铁匠铺,苏记茶庄……”
那车夫方伯竟然真的掰着手指头开始算起来。
苏千晓默不作声的听他说,心底却越来越沉。
这靖国人分明是逐步在蚕食安城里的各行各业?
“加上现在的王家布庄和周家的药房和丁家的酒楼,说起来这靖国人已经占了我们安城八个铺子了。”
车夫方伯说着,自己似乎也吓了一跳,小声的嘟囔了一句。
只是因为隔着车门,他的声音也比较小,苏千晓并没有听清。
不过苏千晓并不在意这个,她想了想,又抛出个疑问,
“安城滨海,与别国的贸易往来很频繁,难道这街面上除了靖国人之外,就没有其他国家的人开的店铺吗?”
对于这个问题,方伯显然早有准备,闻言不慌不忙道,
“有呢,您看前边那间悦来客栈就是永清国的一位富商开的,再往右拐,那条街上的好味道卤肉馆是尤国人开的,”
“城北大街上还有两间小铺子,则是青海国的人开的。”
方伯说着说着,就撇开了靖国人盘铺子这事儿,心情激荡起来,
“想我们安城,可谓是蒙了老天爷的眷顾,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与其他国家也多有贸易往来,论富庶程度,那在咱们整个大梁国可都是能排上号的。”
他的神态苏千晓看不见,但这语气却自豪的紧,很有与有荣焉的感觉。
苏千晓忍不住勾了勾唇角。
是呢,安城若不是这么富庶,想那靖国上层也不会采取这种逐渐渗透的策略吧。
毕竟毁掉一座城池容易的很,但重新建造一座像安城这样生机勃勃的城池却难的很。
来了一趟安城,她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看来靖国人是有意要拿下安城,并且继续好好的经营下去了。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想下去,即便战乱起,如果只是在安城做个老老实实的平民百姓的话,那安全系数可比他们内陆那些逃难的要高多了。
只是从此后,这安城就将改了姓,由‘梁’变成‘靖’了。
接下来,方伯还说了些别的趣事,苏千晓都认真的听了。
没想到宛城和安城这两个城池离得这样近,但风土人情却相差这么多,衣食住行上都有不同,这让初来乍到的苏千晓大大开了眼界。
待到了周记药房,她很仔细的观察了一番。
虽然换了新东家,但是铺子里的生意似乎是半分也没有受到影响。
无论是柜台上负责抓药的伙计,还是坐堂的大夫,还是药房的掌柜,每个人看起来都是精神抖擞,说话做事井井有条,进退间看不出一丝的异常来。
那丁家的酒楼也是一样,三家酒楼她去了两家,客人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方伯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主动告诉她这酒楼与平日里没有差别。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苏千晓赏了他一钱的碎银子,让他驾着马车回了王家。
刚好赶上午饭时间,她三叔带着苏云帆和苏云澈也刚回来。
一行人见了礼就分宾主坐下一起吃饭。
说起来,除了最开始那天之外,苏千晓他们均为她三婶的二哥一家接待。
人不多,大家又都熟悉了,吃起饭来也和谐多了,当然,根据王家的规矩,他们还是要男女分席而坐。
王凤是个话不多的,她三婶的二嫂也是个腼腆的,所以女席这边几乎没人说话,只有碗着轻碰的响动。
而男席那边却热闹多了。
苏千晓默默的吃着饭,一边支起耳朵听那边的动静。
“子实(苏天的字),你也知道,最近这段时间安城里有点乱,有好几家老店换了东家,有一事我还想跟你说说呢。”
王二哥端着酒杯沉吟道,语气里透着点犹豫。
“二哥,有话您就直说,只要是我能办到的,绝不敢推辞。”苏天很上道儿的回应。
王二哥就笑了,很是爽朗的样子,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那丁家酒楼不是被靖国人给盘下来了吗,别的人倒还好,就是那个老账房死活不同意给新东家干,所以丁大哥就托我给那账房找个下家。”
苏千晓心中一动,又是个账房……
她瞬间就想起了已经消失了一个来月的萧乾来。
那家伙曾经可也是给他们家做过一段时间账房的,后来还一直帮她料理绣坊的事情。
之前看萧乾三下五除二就把她这里各种琐碎和杂乱的项目理得明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