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诧异着,香花就见一个穿青色外袍、头戴玉冠的男子浅笑着走了进来、
他先对赵安氏行了一礼,道了声“母亲安好”,又对香花和祝锦绣行了一礼道。
祝锦绣笑道:“焘哥哥,你回来啦!”
赵焘笑道:“刚回来不久,所以没来得及迎接远客。”
他这话是笑着对香花说的,香花就笑着还了一礼。
香花听赵煦说起过他的这位哥哥,简而言之就是完美的大哥代表。不仅聪明能干,而且孝顺懂事,前年刚成了家,妻子也是温婉贤淑、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
赵安氏问:“你方才说成家过谦,是什么意思?”
赵焘就笑着说:“母亲有所不知,香花姑娘所在的太平镇勉强算得上富足,之所以有‘勉强’二字,是因为当地有两个非常贫苦的村子,一个叫黄泥村、一个叫白石村。”
祝锦绣和赵安氏都安静地听赵焘说下去。
香花却看了一眼英儿,心想这才刚开了个头的事怎么就传到京城来了。
赵焘道:“这两个村子的难题已留了数十年,历代知县都束手无策。可就在前些天当地知县上书,说想到了扶持这两个村子的法子,‘有青山村成氏慷慨大义,出银千余两,送米粮菜蔬若干相帮扶。更有接幼童入学、建校舍以待,一村养鱼虾、一村种茶树等良策,想来再过数年,太平镇无人有衣食之忧’。”
赵焘笑着问香花:“这‘青山村成氏’说的便是香花姑娘吧?”
赵安氏和祝锦绣也跟着看了过来。
香花正想着如何回答为好,就听英儿在边上说话了。
“回禀各位,这些事的确是姑娘所为。但她无意在这些事上出风头,还请各位见谅。”
香花看了一眼英儿。
这丫头果然乖觉。
赵焘笑道:“原来如此,是我唐突了。”
祝锦绣好奇道:“香花,这算下来可得不少钱呢,你们家真的支持得住吗?”
香花笑道:“无妨的。量入为出,我心里还是有数的。”
赵安氏见香花言笑晏晏,并没有一丝自傲过人的神色,心里对她更有几分好感。
“看来香花姑娘这里还有好多新鲜故事,不如留下来用个晚宴可好?”赵安氏问。
祝锦绣也看着香花,朝她挤眉弄眼的,想让她留下来。
香花对赵安氏行了一礼道:“多谢将军夫人美意,只是我还有两处要去,只能改日再登门拜访了。”
赵安氏笑问:“可是义勇王府和忠顺王府?”
香花有点诧异,但点了点头。
赵安氏听赵煦说过,这两府的世子都和香花有些干系,她来到京城,也理当去拜访一下。
“既然如此,我也不便久留。只是提醒香花姑娘一句,先去忠顺王府为好。”
香花愣了愣,笑道:“多谢将军夫人,香花记下了。”
赵安氏又对祝锦绣道:“锦绣就不要跟着去了,就留下来吃了晚饭再回去。焘儿,你去送一下香花姑娘吧。”
祝锦绣看着香花,满脸不舍,只是将军夫人的美意她也不好拒绝,只好一步三回头地跟着去了。
赵焘斯文有礼,一路走得不疾不徐,还时不时对香花介绍一下府里的景致。
“方才母亲特意交代了一句,用心是好的,不知香花姑娘是否理解?”
香花笑着说:“我先到忠顺王府,便有义勇王府作为理由离开。”
想来忠顺王府不是那么好脱身?
香花心里如此想着,却不便问出来。
赵焘笑道:“香花姑娘理解就好。若是去送礼,能不进忠顺王府就大可不必进去。”
“多谢赵公子提醒,香花记下了。”
等出了镇国将军府,香花手心出了一层细细的汗。
阿福在外面等了许久,见她们二人终于出来了,香花脸色还不太好,就赶紧迎上去问:“香花姑娘,怎么了?”
香花摆摆手,没力气说话。
英儿道:“没什么,将军夫人留姑娘吃饭,姑娘不愿意就出来了。”
香花小声道:“我在那儿僵直着坐了一会儿,浑身都不自在,要是还吃一顿饭,更是食不知味,不如早些出来。”
英儿就问:“那还去忠顺王府吗?”
“去呀,怎么不去?”香花爬上马车。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会儿不去,等到第二天就更不敢去了。
香花对阿福道:“开,就往忠顺王府开!”
“终于来了?”卫屏练着字,眼都没抬地问龙五。
龙五回道:“对,她来了。”
卫屏得到香花上京来的消息是在十多天以前了。香花刚刚出发,王朝仪就写了信给他送来。
卫屏好一番打探才知道香花这次上京来所为何事,心里早有算计。
“她先都去了哪些地方?”
“先去了祝府,然后去了镇国将军府,接着便是朝这里来了。”
卫屏把一笔写完,笑了笑。
她倒是会取巧,这一路走来不过顺路送礼。换了其他人,最先拜访的肯定是两个王府。
“身边有人跟着吗?”
“那个芋头去了边疆,她如今身边没有别人,只有一个十岁出头的小丫头,好像叫英儿。”
卫屏眯了眯眼眸。这样毫不设防,几乎是在故意引他动手了。
“那个芋头的来历还没查清楚?”
“暂时还没有。”
卫屏抬眼扫了他一下,不耐烦地说:“算了,与其指望你,不如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