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事情的具体,白弘他是不知道的,因为要干的事情太多了,白弘自然不可能愚蠢的让他们一个人一个人的去做,事实上这个时代似乎还没有什么统筹和流水线的概念,就拿印书,一个人居然要包揽排版、印刷、装订的所有事情,这是白弘偶然发现的,发现之后他顿时想要自挂东南枝。
这样下去印书要印到猴年马月啊!
于是流水线这个新的概念立刻被当做最高思想指示扩散开来,各种事情的效率也就高得多了。
白弘自然没有闲着,他倒是真的像是一个勤政而且清心寡yu的官员一样,每天早出晚归,他自然不会去监督那些印书烧水泥这些事情,因为这不是他干的事。
其实清心寡yu并不是他想要的,但是因为每天这样奔波来奔波去,而且各方面都要思考,脑细胞死的相当的快,每天都是一副用脑过度,无jing打采的样子,不清心寡yu都不行。
他每天的行程基本上也就是三点一线,学舍、工坊、总管府。
学舍中的确有不少的好苗子,他也曾一个个见过,甚至他还完成了穿越前的恶趣味,当了一回老师,用各种冷笑话和脑筋急转弯将手下的学生折腾得死去活来,于是他恍然大悟,为什么小学的时候数学老师这么喜欢折腾学生,折腾那些幼小的苗子的确是会有快感的。
当然,那些学生中也有些调皮捣蛋不听话的,毕竟那些贵族子弟自然是不会愿意和寒门庶子,乃至那些泥腿子出生的孩子交往的,甚至也许他们连看都不愿意再看对方一眼,白弘也知道步子太大扯着蛋这个道理,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所以实施了分班的制度,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分班,虽然很不公平,但却是这个时候最公平的方式了。
那些学生自然不是一读就读个四五年的,一般来说当他们能够写自己的名字,能够识得大部分常用字,可以看书写字没有什么麻烦后就会被送出学舍,毕竟一个人一月一斗米,百人千人这样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开支,即使隋朝国库充裕,但也不能不把钱当钱,把粮食给那些贵族子弟或者不适合读书的人浪费吧。
因为有了拼音,所以识字的速度很快,每个月学舍里都会走一批,再进来一批,在那些孩子中挑选出智商比较高的,适合读书的,目光长久的孩子继续深造。
他们深造的就不仅仅是那些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了,算术策论这些他们也要一个个的学习,就算以后当不了官,也可以做一个账房先生。
不过白弘眼中最重要的,或者说只有他能干的事情。
就是和那些工匠一起琢磨怎么山寨大巫师的那把左轮手枪。
=====
第二更,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