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元年八月廿五,也就是白弘知道桂州叛乱的一个星期后,番州(今广州)总管府的紧急军情终于送到了杨坚的案头。
岭南毕竟离大兴有一大段距离,而且岭南多山,即便快马加鞭也提不了什么速度,直到进入了江南,这速度才能快了起来。
所以,要致富先修路这话是绝对没错的,军情如火,白弘这边已经拿到大致情报了,官方的情报却还在跋山涉水……想过了,以后杨广登基之后让他先把路好好修修再来说什么大运河什么东都吧。
杨坚自然是勃然大怒的,在他眼中天下早已太平,再敢闹事的那就是自寻死路,别和我谈人权,这里只有皇权!
怀柔政策?对不起,这里没有,这里只有屠刀,屠刀,和屠刀。
俚人可不是突厥人,突厥人马上战斗力那是众人共睹的,所以假如突厥来袭了,那朝中也许还会有一些要求求和的声音,但是俚人不是,俚人有的只有岭南那复杂难绕的地利,他们只能凭借着这个去和官军打游击战,但是假如真的到了平原,那他们就等同于是在赤手空拳面对一长排排列的虎式坦克——纯粹意义上的作死。
所以这次很快就确定下来了,打,必须打,说求和的……那就先把你扔到岭南去吧。
杨坚是汉人,他个人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这点上面,白弘和他再度父子同心,至于像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李二,白弘只能表示他是一个圣父,但是历史不是汤姆苏以李二挂了之后得到了公主的吐蕃继续和李唐纠缠不清……
他们都是吃软怕硬的,打痛了他们还不够,把他们打死又太违天理而且自身的损伤也会很大,要把他们的五脏六腑筋骨关节全部给打碎了,打到他们怕,打到他们生不如死了,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这是这次的行动方针。
大目标确定,行动方针确定,至于军队人数那也完全充足,至于战将之类的,当年江南各地不稳定时杨坚也派出了大量的将领奔赴扬州,这几年的风调雨顺,以及占城稻的大丰收,所以军粮后备也一切稳定……讨论了所有的一切之后,最后讨论到了最重要的一点——谁来做主帅?
军不可无粮,不可无兵,不可无将,亦不可无帅。
主帅必须是皇帝所信任的人,所以陈国投靠过来的尽数pass,主帅也必须是在军中有一定威信的人,不然下了那些有违人道的命令保不定会有yin奉阳违……
看着下首朝臣乱哄哄的讨论,杨坚的视线放到了最前方,文官的队伍最前列的是杨素和高颎,杨素是他所捧起来的,用来制衡高颎的产物,而高颎也因为杨勇的事情,在家养病许久,中秋后才重返朝堂。
对于杨坚这种疑心搏重的人来说,自己的儿子才是最值得信任的,当然这是和那些朝臣对比出来的。但是……太子杨广现在替代杨素去监督仁寿宫的修建了,虽然赶回来也不过两三天的事,而且杨广在江南也待了不短的时间,可就杨坚内心所言,他现在并不希望杨广出风头。
至于白弘,江山固然重要,可自己的妻子同样重要,所以正在监督琼花公主府建造的幼子,也是不能去的。
四子杨秀,只有他是绝对不能被派出去的。
五子杨谅,五天前才颁布了任命他为并州刺史加持节,昨天早上他才刚刚离去的,就这么把他召回来……同样也不行。
三子杨俊,这段时间身体欠佳,岭南那里的天气又是出了名的变态,让原本就生着病的他去岭南,那不就是送他去死么?
杨坚虽然有很重的疑心病,但是他不食子。
武将们都在纷纷请缨,他们知道,已经太平了的天下,战争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了,文臣的升官方式相对于武将来说虽然繁琐了些,但是终究是随时都有的,可武将……只有战功这一条路。
眼瞅着**已经基本平定,西突厥元气大伤没个几年是恢复不过来的,南陈也平定了,他们真的是要无仗可打了,这个时候桂州李氏造反,实在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甚至也许是其中一些人最后的机会了。
“某擅长马战!”
“岭南那里多山地,要马做什么?某可是擅长野战的。”
“野战?怕是此野战非彼野战吧。”
“你!”
……听着诸如此类的争吵声,杨坚将目光定在了武将队伍最前面的,鲁国公、前任尚书右仆she、现任右武卫大将军,虞庆则的身上。
“你曾为尚书右仆she,等同于宰相,如今爵位也是国公,现在国家有贼寇造反,你却没有行动,这是为什么?”
虞庆则原本优哉游哉的表情变了,他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杨坚,全然忘了他的这个举动,已经有些逾矩了。
……好吧,其实以上基本都是实话,但是还有小部分的胡诌。
打到生不如死这个选项只有在俚人全部造反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桂州李氏所占俚人人口不过一成,杨坚虽然不喜欢异族,但是还没蠢到不到一成的人造反他就把所有人都给杀了这个地步,现在他要的只是杀鸡儆猴。
所以换句话说,此次出征的军队至多不过五万,五万这个数目其实不算少,但是和之前平定陈国时的五十万大军相比,那就什么也算不上了。
这也就是说,五万的军队只要让一个杨坚比较信任的人去率领就可以了,根本用不着他的儿子上阵,同样也用